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故事 海口市博物馆展出众多一级青铜器展品

海口日报 2021-01-24 09:59

▲资深文物修复师彦成钢在清点此次展览的青铜器。?随州出土青铜鼎。?此次展出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细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很多特殊内涵,远远超出其一般的实用功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湖北省随州市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铜器。

近日,海口市博物馆展出的“曾国宝藏——随州出土青铜文物展”,共有124件珍贵青铜文物,其中包含了25件套国家一级展品,种类齐全、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工艺复杂,代表着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豪华阵容由此可见一斑,是海南省目前为止规格最高的青铜文物展,也是一场精彩的青铜器文化盛宴。据悉,展览延续至3月15日。

□本报记者吴雨倩/文苏弼坤/图

强大曾国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器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驻足海口市博物馆青铜器展厅,此次来琼展出的这124件青铜文物都极其精彩,极其重要,可以说没有一件是不值得重视的。众所周知,青铜器是重要的礼器,多用于祭祀场合,本次展览取名“曾国宝藏”,讲述的是曾国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数百年的发展史。

此次的文物展分为“九鼎八簋”“礼乐家邦”“车马行天下”三大部分,包含了礼器、乐器、兵器等各类青铜器,种类齐全、造型奇特、纹饰繁缛、铭文丰富,具有较高的青铜艺术价值。“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可以带领参观者走进曾国数百年间的历史文明当中,领略到曾经独领风骚大半世纪、无与伦比的强大曾国,对两周时期的政治、宗教、社会风俗、礼仪制度、工艺铸造等各方面都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感悟文明。”随州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唐金昊说。

展厅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前来观看,居住在府城的老居民王峰带着8岁大的孩子第二次前来观看。他表示,此次的文物交流展意在通过零距离让市民朋友欣赏我国古代的青铜艺术瑰宝,感受古人的雅乐正声、钟鸣鼎食,展览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审美品位。

海口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透露,计划将辛亥革命时期政要海南石刻遗墨在随州博物馆进行交流展,该展览是辛亥名人拓片专题展,展览共展出64位历史名人所题字的石刻拓片。其中,有50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包括孙中山、于右任、胡汉民、白崇禧、李宗仁、冯玉祥、汪精卫、康有为和蔡廷锴等。

曾侯丙方缶价值珍贵,目前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珍贵方缶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春秋晚期是铁器时代的初期,但新的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并未导致青铜工业立即衰退,反而因生产技术普遍提高,促使青铜器冶铸再度绽放,因此战国时期乃至两汉时期,仍可见青铜器的辉煌。本次展览是随州博物馆青铜精品在海口的一次华丽亮相,该展规格之高重点体现在展品上,其中包括曾侯丙方缶、曾侯石青铜盨以及曾侯舆编钟、铜爵等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国之重器,此外还有近年来新入藏的青铜器精华,如九鼎八簋、牵马器、兵器等重要器物,还有一些是多年珍藏的精品。

说到珍贵的青铜器文物,不能不提的是曾侯丙方缶。“缶一般是圆形的,但这个却是方的。你注意看,方缶表面凹陷的地方,原本是用宝石镶嵌的,现在部分脱落了,但仍旧可以看到有宝石镶嵌的完整地方,工艺堪称精湛完美。”此次展览的义务讲解员、湖北省文物局工作人员,同时也是资深修复师的彦成钢介绍,曾侯丙方缶在战国中期,用作装水或是酒的器皿,目测方缶大小为45厘米×45厘米,方缶的口沿处和盖子的外沿处都有错金,表示该物的价值非常珍贵,且目前是全世界仅发现的唯一一件。

曾侯石青铜盨也是一件稀世珍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作用与簋相同,都是放置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造型为椭圆形,敛口,鼓膜,两侧有兽形耳或附耳,下有圈足。带盖,盖上有四短足或凸起的圈足,可翻转过来仰置食物。说到其的珍贵之处,彦成钢表示,曾侯石青铜盨内有很多铭文,记载了春秋早期的历史,非常值得后世研究和保存。

此外,伯、爵,甚至更高社会地位的侯等使用过的铜爵、觯等饮酒用的器皿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的目光。编钟、镈钟等古代乐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巧,蟠螭纹、饕餮纹等纹理也广受关注。

大多为2011年和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文物

重要文物

令市民朋友叹为观止的,不是展出的青铜器的数量规模,而是其的珍贵性。此次展出的珍贵青铜器文物,大多是2011年和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文物。

2011年在叶家山墓地已发掘出65座墓葬和1座马坑,共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739件套。其中,青铜器325件,器类主要有圆鼎、方鼎、簋、鬲、甗、觚、觯、斝、爵、卣、觥、弓形器等。大量西周有铭青铜器和原始瓷器的出土,是本次发掘的一个亮点。

唐金昊告诉记者,根据遗物初步判定这批墓葬的年代应在西周早期。根据墓葬的规模和铭文可确认M65和M2为西周早期曾侯谏及夫人媿氏墓,其他墓葬和铜器铭文也显示出叶家山墓地应是西周早期的一处曾侯家族墓地。叶家山墓地是湖北西周考古的一次空前发现,不仅将曾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余年,更为重要的是,对诸多昭王南征铜器铭文中的“在曾”“在曾、鄂师次”等系列铭文都可以重新得到诠释,对曾国史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同时对汉水以东区域西周早期曾、鄂的关系以及曾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在2013年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中,湖北省考古所对随州文峰塔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66座,其中东周土坑墓54座,另发掘东周曾国车马坑2座和马坑1座。出土铜、陶等各类质地文物1000余件套,据铜器铭文可知,大部分墓葬国别属曾国。

文峰塔墓地是继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在随州发现的又一重要的东周墓地。唐金昊激动地表示,此次的新发现和学术价值非常重大,除了是首次在随州发现了数量最多的一处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中期的东周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铜器的铭文,对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文字学依据。其次,首次在随州境地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再者,首次新发现了亚字形的墓葬,刷新了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根据器物形制和打破关系,该墓的年代应略晚于曾侯乙墓,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铭文推断,应为一代曾侯墓葬,墓主为曾侯丙。另外,首次在M33的青铜盘上发现了春秋中晚期失蜡法铸造的直接证据,这一不可颠覆的新发现,使得迄今纷争不已的失蜡铸造法有了一个定说。首次在M21中出土了一件带有“随”字的铭文的铜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随国铜器出自于曾孙邵的墓葬中,为曾即随说增添了新的重要证据。

加大青铜器修复师培养力度已刻不容缓

文物修复师

彦成钢与青铜器的缘分始于20余年前。“修复文物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因为自己感兴趣,没想到一干就是20余年。”他说。

谈到此次展览的青铜器文物,彦成钢表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系统地进行修复,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清洗、拼接、焊接、补配、做旧等修复工作。他指着在擂鼓墩2号墓出土的九鼎八簋中的其中一个鼎告诉记者,这个鼎其中的一个脚有些松动了,因为之前的技术是二次铸造,会把多个部分分开来做,因此修复也仅修复有问题的地方。彦成钢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青铜器修复这份工作远不像纪录片中展现得那么轻松惬意,不吃苦受累是练不出手艺的。至今他已修复过上千件文物,曾经修复最久的一件文物,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目前全国的青铜器修复师队伍状况如何?面对记者的疑问,彦成钢微微叹了口气,表示文物修复师并不是现今热门吃香的行业,极少有专门培训文物修复师的院校和机构,很多文物修复师的手艺都是祖传下来的,很容易失传。并且,青铜器修复既讲究慢工出细活,又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造成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全国的青铜器修复师队伍已明显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出土青铜器的修复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已刻不容缓。在彦成钢满怀期待的眼神中,他告诉记者,在并不久远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更多年轻一代的文物修复师,为我国的文物修复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曾国

曾国,周代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是周天子分封给南宫氏南宫括后代的封国,又名南公之封地,坐落在今天的湖北随州一带,大约存在于西周成康时期至战国末期,共700多年。该地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发展过程中深受周文化和楚文化的辐射和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青铜文化。

曾国的始封国君南宫括,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因功绩显赫而受到周成王分封;曾国的建立,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伐楚,攻占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曾国(即随国),被曾国保护。

曾国历史不多见于传世文献,由最新的随州叶家山晚商西周墓地的研究发现,西周早期的曾国仅存于随州的漂水流域,但随着鄂国被周天子消灭,曾国迅速扩展至汉北及河南新野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汉东第一大国。

2017年,京山市苏家垄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古曾国遗址首次被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划。

新闻推荐

省政协委员娄东风建议:推广槟榔黑果环保生产技术

本报海口1月23日讯(记者刘操)“中国槟榔初加工基本上都在海南,黑果(烟果)占到消费市场的70%,湖南槟榔深加工企业对黑果情...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