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与书同行 与美相遇

海南日报 2021-05-18 09:09

■黄恒宝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三(4)班阅读分享会。”小主持人的开场白,拉开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的序幕。你读一段,我读一段,我们一起进入书的世界,感受故事的精彩。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先后认识了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喊着“狼来了,狼来了”的皮孩子,有着奇妙想法的“变形小猪”。

众所周知,阅读是促进孩子成长、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让孩子爱上阅读,老师应该怎么做?老师指导学生同读一本书,应该怎么读?如何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融合,让孩子们快乐阅读,掌握阅读方法与策略?

我接手的三(4)班,孩子们聪明伶俐,很多人都喜欢听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一会哄堂大笑,一会偷偷抹眼泪,一会又惊恐万分。鲜活的故事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阅读之窗。但是,光听不行,还要让孩子们掌握阅读的方法与策略。此次,我选择了《伊索寓言》一书进行师生共读。

开启阅读之门

阅读前,我引导学生从“书名、作者、目录、内容简介”等方面去认识整本书。孩子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验,去预测书中的细节和故事;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织他们心中的故事。例如,阅读《老鼠开会》一文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以下问题:“老鼠为什么开会?在哪里开?它们都讲了什么?它们开会后作出什么决定?”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开启阅读之门。

故事情节是吸引孩子阅读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精彩内容情节串讲,也可以让孩子们扮演书中角色朗读重点情节,让情节分享贯穿阅读分享会的始终。表演书中情节,可以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故事人物的性格、爱好。例如,在《吃不到的酸葡萄》一文中,狐狸摘葡萄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孩子们齐读,感受狐狸是多么想吃葡萄——“它大汗淋漓、一身土灰,却还是吃不到葡萄。”特别是喜鹊与狐狸的对话,更凸显故事人物性格。表演书中情节时,小铭同学双手一抱、头一抬,说:“这葡萄又涩又酸,我才不稀罕呢。”他到位的表演,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收获了更多读书之乐。

学会提问化解阅读之惑

要想让孩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组织他们进行深入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适当的追问、点拨、评价、激励,指导孩子们学习阅读方法。孩子们通过探讨故事情节,不仅能化解阅读之惑,还能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增添阅读的兴趣。

学习《吃不到的酸葡萄》一文时,我让孩子们收集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子,并根据故事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例如,狐狸在森林里转来转去,要去干什么?狐狸为什么摘不到葡萄,还说葡萄是酸的?孩子们读出文中的疑惑后,才能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化解困惑。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引导孩子们复述故事,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如果孩子在复述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供关键词给他们“搭梯子”。例如,复述狐狸摘葡萄这段故事情节时,我提供了冲、伸、踮、跳等动词,让孩子们说说狐狸摘葡萄的过程。孩子们依靠这些词汇形成了复述顺序,顺利完成了故事复述。这样的设计既有难度,又给“扶手”,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练一练、说一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将书读“活”

一部作品讨论交流的结束,并不代表阅读的中止。老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拓展延伸,顺势将书读“活”,抓住文中的细节进行片段训练,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生金蛋的鹅》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夫妇俩不杀鹅,鹅会如何?一天,如果鹅也生气了,它会怎么想,做什么?夫妇俩又会说什么?做什么?通过拓展孩子们的想象,教会孩子们合理推测故事情节,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作者系海口市美苑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雅加达?新加坡?海口 海南自贸港首条第五航权航线正式开通

本报5月16日讯(记者史瑞丽通讯员云蕾路芳芳)今天凌晨3时55分,由印尼美印航空执飞的2Y-2200货机,由雅加达起飞经停新加坡后平...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