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海南新闻> 正文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海南日报 2018-11-26 10:24

王凯文\王凯

《海南周刊》10岁了,借这个机会写下这些琐碎的文字,谈一谈与《海南周刊》之间的故事。

初识《海南周刊》,是因为一位文字之交。这位朋友是一位极有灵性的撰稿人,时尚、电影、户外、探险均有所涉猎,文字有文艺风,寂静而伤感,她的文字有段时间常常出现在《海南周刊》上。因为朋友的缘故,所以常常浏览这份报纸,也了解了《海南周刊》是海南报业集团旗下一份定位于“新闻、新知、新生活”的高端人文悦读读物,与大名鼎鼎的《三联生活周刊》有些相像。

2012年初,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小书,名字叫《长衫旗袍里民国范儿》。《海南日报》很快便在书评版刊发了一篇推介文章,作者署名“小文”,文章对拙作评价颇高:“透过这些灵动、舒展、秀逸的文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一个有趣的民国。长衫旗袍里的那些人和事,勾勒出民国年间的斑斓风景,生动、诙谐、情趣盎然,一个个电影短片的次第回放,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并未远去的世界,那段余温尚存的岁月。从这里可以品人、可以明史、可以知事、可以记言,正可谓亦史亦文亦故事,宜读宜赏宜收藏。”

不久,我收到一封电邮,发件人是《海南周刊》资深编辑梁昆老师,而令人欣喜的是,梁昆正是那篇书评的作者“小文”。梁昆邀请我为《海南周刊》写一些文化历史方面的稿件,她在邮件中说:“通过您的书我们得以了解民国名人的诸多有趣往事,想约您给我们写点有关民国文化名人的稿件,我们有一个随笔专栏,另外还有一些讲谭类的不定期专题需要约稿。”

合作开始了。趣味、随意、率真、智慧是我们的宗旨;鲜活、坦然、阳光、温暖是文字的特色。周刊在海南,我在东海,遇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便写一篇;写完交流一看,彼此大笑,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快意,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记不清谁曾说过,人的一生,童年有游戏,中年有经历,晚年有回忆。其间自有许多变化,但我们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改变,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没有改变,对人类情感的最初倾向没有改变。这是什么?这就是文化,也是我与《海南周刊》多年愉快合作的惟一缘由。

近年来在《海南周刊》发表了近200篇长长短短的文字,第一篇是随笔《钱钟书的猫及其他》,我记得非常清楚。1940年代末期,钱钟书夫妇应邀回到母校清华园,与大名鼎鼎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邻,两家各自养了一只猫,有时难免争斗,爱猫如命的钱钟书便亲自上阵帮忙。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回忆,林徽因特别宝贝那只猫,称其为一家人“爱的焦点”。杨绛怕钟书打猫伤了两家和气,便引用钱钟书自己的话劝他:“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钱钟书小说《猫》中的第一句话)”

这本是一件邻里琐事,但巧合的是钱钟书曾经写过一篇名为《猫》的短篇小说,主角“李太太”是一名高朋满座的沙龙女主人,客人中则有爱慕女主人的诗人,政论家马用中,亲日作家陆伯麟,作家曹世昌等各色人物,钱钟书在小说中极尽了讽刺挖苦之能事。于是人们据此判定钱钟书此文是影射梁氏夫妇以泄私愤,小说里的人物也被一一对号入座。

其实人们误解了钱钟书,我在这篇随笔中厘清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钱氏夫妇1949年8月底到清华园,1952年秋搬到新北大的中关园,“打猫事件”肯定发生在这个时间段,而《猫》却是在1946年1月之前完成的,与“打猫事件”风马牛不相及。

之所以在这里啰嗦了这么多,是觉得随笔这种貌似随意的文字也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点,让人们在休闲悦读之余也能了解到一些东西,这种效果既是作者的初衷,也是媒体的追求。通过这些年的接触,我深深感受到崇文敬史是《海南周刊》的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特色,在综合性报纸中,能像《海南日报》这样,将文化副刊办得既严肃又活泼,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深度的,应属凤毛麟角。

最后还是表达一下心中的谢意吧。感谢《海南周刊》,感谢周刊的编辑们,谢谢她们的关注、激励和辛劳。这些年来,是她们分享了我的痛苦与欢乐,我的这些不成熟的文字里也倾注了她们的心血与智慧。

我们永远在一起。

新闻推荐

●聚焦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年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 海南探路中国改革开放新高地

新华社电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下,海南迎来新的重大...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