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多措并举,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参与海南新一轮建设发展五湖四海广聚科技英才
来自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农学系的学生在三亚学习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本报记者 武威 摄■本报记者王玉洁特约记者钟川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华安说自己对海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海南省粮食作物院士工作站在省农科院揭牌,他正式受聘为省农科院粮食作物学科首席顾问。
“我的许多成果的形成都与海南南繁密不可分。可以说,海南是我的福地,有机会参与到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院士工作站建设中,我感到很荣幸,支持海南农作物育种向优质、多抗、特色、功能和高产相结合的目标发展,我责无旁贷。”谢华安说,他会和团队一起在海南争取取得更大的技术突破和更多的科研成果。
海南日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目前海南共有26家海南省院士工作站,共柔性引进29名院士及上百名高层次创新人才。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海南科技事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科技人才的参与。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来海南,省科技厅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入手,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助力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立足海南优势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柔性引入的进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涉及电子与通信、海洋、环境技术等多个领域,他们带来过百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带动超千万元的科研投入。”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省科技厅又受理了38家依托单位提出的第三批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认定申请。与往年相比,申报呈现出数量更多、领域更广,院士工作站研究方向与海南省十二个重点产业联系更加密切的特点。
由此可见,海南科技事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领域高精尖人才的关注。在他们眼中,海南在南繁育种、深海、航天、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各项科研事业发展潜力无限。
中国种业走向世界,海南南繁是“中转站”和“出海口”。三亚每年吸引数十批次、上百人的国外专家和学员前来考察学习农业技术,寻求农产品育种合作。“海南是南繁育种的黄金宝地。”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说。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主任周义明的实验室吸引了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加入。他们从制作深海环境模拟研究实验设备的零件开始,到独立开展实验,逐步成长为深海领域基础研究的后备力量。
“三亚靠近我国深海,地缘优势明显,生活条件优越,对科研人员非常有吸引力,海南发展科技事业需要大量基础科研人才支持,同时也要着力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周义明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郭华东十分看好海南科技事业的发展,“海南实施卫星星座计划,对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推动航天技术的商业转化和航天事业的产业化,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现如今,越来越多优秀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海南,他们都十分期待深入科研一线,为海南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直以来,省科技厅大力支持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尊重科技人员的劳动。该厅组织开展“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推荐工作,推选海南科技人才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专项”引才工作,实施海南省创业英才培养计划,推动深海科技城、航天科技城建设,筑巢引凤,打造服务功能齐全的科技平台吸引各类领军人才和团队。
搭建科研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到海南,可以为海南科技事业注入新活力。而培养熟悉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本地人才,也一直是省科技厅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年来,海南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科技创新优势愈发明显,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建设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聚集了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市场等创新要素的平台也给各类科技人才提供了实现个人梦想的舞台,不断推动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助推海南建设发展。
“2003年,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为团队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平台,让我们立足海南资源优势,全身心投入研究。”荣获2017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张岐团队来自海南大学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他们十分感谢这一创新平台为团队开展研究提供的便利性条件。
去年,海南省新批准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当前,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102家,为海南科技型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省部共建空间对地观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纳入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年度计划,省科技厅也将积极引进中科院南海所建立三亚中科海洋研究院,并在三亚建设“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三亚分院”,通过实施一批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南繁、深海、航天等领域技术创新。
如何评价科技人才,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事关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始终是省科技厅关注的工作。
当前,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省科技厅将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与科技部共同起草《加快海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海南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政策》和《海南省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科技人才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佼佼者”和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美国人TimothyNoelStephens有一个中国味儿很浓的名字——沈义扬,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工作。“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同事、学生,他都很友善、亲切。在专业上,他非常认真、细致,看病问诊、培训医生,都非常投入。”沈义扬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机构改革后,省科技厅加挂省外国专家局牌子。省外国专家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4月1日至今,像沈义扬这样在海南就业的外籍人员有1900多名,他们主要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泰国等70多个国家,从事科教文卫、旅游及商务服务、工业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同时也密切了海南与所在国的联系。
今年以来,省外国专家局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加快海南引智成果转化和引智基础建设,努力吸引更多境外优秀人才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提高海南国际化水平。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对省科技厅来说,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到海南,加强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十分重要。近年来,省科技厅扶持海南省有关单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合作项目18个,投入经费670万元,通过推动实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引进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25名青年科学家来琼工作。
今年10月18日,由科技部批准设立的海南省“中—缅区域性重大疾病防治联合研究中心”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揭牌成立。这是海南省获批的首家国家联合研究中心,标志着海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
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海南的专家依托海南农业科研机构,携热带农业科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他们培育的“热研黑美人、绿美人”“热研新秀”等西瓜品种,在刚果(布)种植;在柬埔寨,海南专家通过推广优良木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推动了当地木薯种植业的发展;在坦桑尼亚,海南专家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广先进的剑麻栽培和繁育技术,成功解决了坦桑尼亚剑麻成活率低的问题;来自海南的沉香整树结香技术在马来西亚成功应用……
此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发挥自身储备1000多项热带农业科技成果的优势,以项目为桥梁,把20多项农业技术推广到了90多个国家,科技的种子在当地不仅生根发芽,而且结出累累硕果。
接下来,省科技厅将继续整合全省各类科研机构、高校的资源,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建设知名研究机构;继续实施好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合专项、战略性国合专项、国合基地、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组织申报工作,争取举办科技外交官服务行动计划活动。
(本报海口12月28日讯)
目前,海南省共有26家海南省院士工作站,共柔性引进29名院士及上百名高层次创新人才。今年省科技厅受理了38家依托单位提出的第三批“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认定申请
省科技厅扶持海南省有关单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合作项目18个,投入经费670万元;通过实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引进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25名青年科学家来琼工作
2017年4月1日至今,在海南就业的外籍人员达1900多名,他们主要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等70多个国家
新闻推荐
《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出台,明年3月1日起施行 露天烧烤最高可罚2万元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2月26日通过,将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