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坚持培引“双轮驱动”,通过跟班学习、境外培训等系列举措,为提升干部能力搭建多元化平台加大培养力度为海南干部成长提速
■本报记者李磊
“厦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有着多方位体现,其中,厦门灵活运用特区立法权解决了现实需要但又和上位法冲突的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这是近日海南第三期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跟班学习小组组长汪文英在一次网上交流学习会上,和学员们谈及的学习心得。
去年6月、9月和今年5月,海南省从各市县、相关省直单位选派了300名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自贸区建设急需岗位的业务骨干,分赴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及上海、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跟班学习,汪文英正是今年被选派跟班学习的海南干部之一。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最急需、最紧缺的,就是熟悉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业务,并具有相关经验的专业和管理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就是要既重视“天边”,也不能忽视“身边”。这个“天边”就是指外地的高端人才,而“身边”则是指本土的人才。为用好本土管理人才,根据海南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自去年4月13日以来,海南省除了精心谋划选派多批次优秀业务骨干赴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跟班学习外,还选送一批领导干部先后赴国外学习借鉴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先进经验,拓展国际视野。
据了解,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跟班学习的干部都来自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一线岗位,在工作中实际操作相关业务。其中,到自贸区跟班学习的干部,采取“总部+片区”的模式,安排在有关省市相关部门、自贸区总部管理机构或下属相关部门跟班学习。通过一系列学习,这些干部近距离接触和实际操作自贸区建设业务,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为了确保干部大规模交流学习工作出成果、见实效,省委组织部要求,跟班学习期间,每名干部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需要,自行选定一个调研课题,边学习边调研,跟班学习结束时形成课题报告。
在跟班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本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提高的原则,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克服“当客人”“走过场”“镀金”等思想,通过“课题调研+实践锻炼”等模式,近距离接触操作自贸区建设业务,参与或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全方位融入自贸区建设实践。
采访中,曾于2018年参加跟班学习的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跟班学习,他们进一步强化了对自贸区具体改革创新实践的认识,加深了对自贸区工作机制、运行情况的了解,提升了服务自贸区建设的专业能力,为推动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为拓展海南干部的国际视野,自去年4月13日以来,海南省还实施了“探索建设自贸港”专题系列境外培训项目,组织了11批次干部赴新加坡、荷兰、美国、英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学习借鉴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功经验,提升建设自贸港专业化能力。
据了解,在海南省已举办的11个培训班中,均采用专题授课、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知名专家学者和当地官员课堂授课,并拜访和考察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工厂、港口、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科研院所等,视情召开若干个有当地政府官员、知名企业高管及华人企业家等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在培训班学员返琼后,每位学员都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习总结,并向省委提交培训班学习考察报告介绍经验,确保带着问题去、开出“药方”回,让更多干部共享学习成果。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4月13日以来,海南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跟班学习、境外培训,正加大对本地干部的培养,打牢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人才基础。下一步,海南省还将继续加大本地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为广大干部搭建更多优质学习平台,将派出更多干部赴中央部委、自贸区跟班学习,继续组织赴境外培训班,培养更多适应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
(本报海口8月31日讯)
新闻推荐
三亚蜈支洲岛附近海域的海底美景。本报记者武威通讯员韦尚婷摄■本报记者赵优说起潜水,大多数人会想到普吉岛、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