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明:一辈子投身海南农垦橡胶事业
□本报记者史瑞丽
在每年一次的春节聚会上,再也看不到一位低调谦逊、时刻关心海南农垦橡胶产业发展的老农垦人了。
8月19日,海南省农垦总局原科技处副调研员、高级工程师王克明因病医治无效,在海口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回顾他走过的近百年人生岁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少怀济民志,常存报国心”,甘愿做农垦橡胶事业发展的一颗“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履行好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以自己的勤劳、敬业、正直不断影响着身边的人。
求学明志:立学求进抗日寇
1924年,王克明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祁阳县。青少年时期,王克明曾以总分第一名考入设于衡阳市的湖南省立二中。1943年,在位于茶陵的二中高中部就读时,学校因战火蔓延关闭待学。他愤慨日寇劫掠侵扰,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祁阳县民众自发组织的游击队打击日寇,为期数月。
高中毕业后,经3年艰辛自学,他终于考入安徽大学林业系。1952年,王克明大学毕业,正当人生未来选择的关键时候,他在分配志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服从组织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此时的海南刚解放不久,正在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心下,白手起家发展橡胶,努力打破帝国主义的战略资源封锁,急需大批林业科研技术人员。心怀报国济世之志的王克明,和许许多多同时来到海南的农林科技人员一起,将国家的需要放在了个人前途命运的首选项,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了当时属于边疆前哨的海南岛,进入当时的海南农垦分局工作。
爱岗敬业:夜以继日不喊苦
回顾王克明的工作履历,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功勋。但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
王克明历任过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东昌农场生产科科长和澄迈县西达农场生产科科长、科研组副组长、农垦局生产科主管科员、橡胶栽培组组长、副调研员等职务。在每个岗位上,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认真、敬业。
在文昌工作时,他参与文昌大开荒,顶酷暑、战台风,不仅从事了大量橡胶的选种、育苗、栽培及培训技术骨干等工作,还做了许多海南岛东部海防林建设的技术工作。在西达农场,他主持了8个月的生产大会战,夜以继日地工作仍奋战不疲。在局机关,他没有牢牢坐稳舒适的办公椅,而是一接到任务就到全岛各农场开展技术检查和指导,并为部分农场制作当前生产和未来发展规划。因为技术过硬又熟悉情况,原农垦部部长王震到海南农垦检查工作时,被局领导指派参加当面汇报工作。
在科研上,作为高级农艺师的王克明,从力图解决海南处于“台风走廊”这一影响橡胶种植的关键短板出发,做了大量橡胶抗风种植的研究工作;他还在割胶技术和水稻、甘蔗种植等方面作了不少研究,先后发表过《海垦1号述评》、《PR107述评》等数篇橡胶种植历史性文献。后来,他担任《海南农垦技术》杂志编辑,对海南垦区农林技术理论交流进步和技术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王勤恳、踏实、敬业。”曾在海南农垦总局科技处与王克明共事的高明环老人说:“他家住得远,骑自行车来上班,从来没有迟到过;以前隔三差五下农场,条件艰苦,很多蚂蟥、虫子,老王从来不喊累,不叫苦。”
培育家风:重视教育默默付出
王克明在世时要求子女:惜时重学,勤奋正业,虚心合群。
老人离世后,留给后人无尽的思念。在大儿子王劲东的印象里,父亲总是繁忙的,他和母亲也是聚少离多,要么出差见不到人,要么早出晚归,
“他是一个重视教育的人。”王劲东说,父亲特别器重读书好的孩子,“只要你能考得上,就供你们读大学”。当年,父亲对他们三兄弟殷殷教导,默默付出。遇到有亲戚孩子读书遇到困难的,他也极力倾囊相助。
“童年时,我们在农场,物质生活匮乏,但父亲想方设法给我们改善生活。有一次,他煮鸡腿和猪脚海带汤给我吃,至今回想起那味道,仍很温暖!”二儿子王虹记忆中的父亲对家人态度很温和,“你们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不要怕苦怕累,不要计较个人名利,不要只追求当官。”儿子工作后,父亲告诫道。
从1957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起,王克明就坚持不懈,执着申请追求入党,直至65岁离休前一年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一生夙愿。
离休后,王克明仍十分关注海南和农垦的发展,注意读书看报学习最新的政策。离休后,他还经常去单位交党费。小儿子王智钦告诉记者,“老爸前几年生病住院后,还让我去帮忙交党费,并再三叮嘱不要忘记”。
老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在平凡之中脚踏实地,扎根海南,将一生心血倾注海南,又是极不平凡的,他见证了农垦橡胶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橡胶事业工作了一辈子,也为海南农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海口9月4日电(记者王存福)为破除不利于深化改革发展的藩篱,海南近期制定实施《海南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