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海南农村环境卫生发生喜人改变 “厕所革命”好评如潮干净卫生方便美观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李兴民)“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加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不仅和环境治理相关联,也是防控粪源性传染病传播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止水源污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商报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在海南省不少农村,村民们上厕所用完只要按钮一按,水一冲,方便又干净,渐渐的,“厕所革命”正带动着海南省农村环境卫生发生着喜人的改变。
“厕所革命”让群众如厕更方便
在海口秀英区石山镇扬南村村民王友益住房的不远处,多出了一间蓝白相间的小房子,这是秀英区政府无偿为其安装的环保新型移动钢构厕所。以前要走15分钟才能到公共厕所如厕的他,终于有了自家的厕所,成为了秀英区新型厕所示范户,扬南村也因此成为海口市首个农村新型环保厕所试点。
过去,农村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旱厕所:“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回忆起以前如厕的体验,石山镇的村民连连摇头。村民们一听说要开展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就立马积极响应,说干就干,现在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更体现大文明。
据了解,秀英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这一举措,在示范点的基础上,重点在“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发动群众、政策实施、资金投入、新厕建设与村镇规划的结合、施工工艺、维护管理等情况。“这种环保新型移动厕所从制作到安装周期就是10天左右,成本大概在6千元至7千元左右,较传统厕所节省了一半,使用年限达到30年以上。化粪池用的是玻璃钢化粪池,防渗透、无异味、环保。”石山镇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脏乱厕”变无害化卫生厕所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当下,“厕所革命”正席卷农村,过去简陋、脏乱的旱厕变成如今干净、方便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群众对于厕所的感受,真正从“要我改厕”转变为“我要改厕”,海口市爱卫办走访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群众对改厕的满意率达到100%,卫生知识知晓率也随之提高到前所未有的98%。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拥有9万多农村人口的海口市就以主要建设公厕的农村改厕为抓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如今,海口市各区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建设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让农村面貌和家庭卫生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实践中,海口市各区还创造性地将旱厕改造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相结合,强力推动。不仅如此,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公厕规划建设,赢得群众一致点赞。
海口市爱卫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口市通过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国家标准加强技术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在不增加农民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健康村镇建设协调发展。
旅游公厕让百年古村增色
位于澄迈县金江镇杨坤村委会美榔村小组村口的一座旅游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除了设置男、女卫生间外,还配备残疾人洗手间、工具间。厕所内部敞亮、无异味,设施设备完好无损,外墙则张贴着二维码,方便游客随时提意见、报修等。
据介绍,美榔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属于中国传统古村落,现保存有美榔双塔以及60多间火山岩老屋。2013年起,美榔村开始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澄迈县委、县政府投入1300万元修复美榔双塔、火山岩房屋,同时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道路硬化、美化等工作,左邻右舍的村民们,都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不少村民自发在家里都装了冲水式便坑。
2016年,美榔村还建起了两座无害化旅游公厕。旅游公厕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成为了村内的一个亮点,获游客多次“点赞”。此外,旅游公厕还帮助提高了村民的卫生意识,不少村民主动建起带三格化粪池的无害化家用厕所,使人居环境更加整洁舒适,进一步助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1月4日讯(记者林毓美)近日,记者从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2019年11月底,海南省已提前完成122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