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
文\海南日报记者侯赛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之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对龙泉青瓷做出的评价。
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北宋时期,越窑成为强弩之末,龙泉窑逐步后来居上。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长、窑址分布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大的青瓷名窑。在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的窑火从未熄灭,不仅烧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也烧出了璀璨夺目的青瓷文化。
“出窑咯!”随着一声悠长的宣告,数百人的目光注视在一座依山势而建、形如卧龙的窑炉上,青瓷“守艺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敬天敬地敬窑神,饮开窑酒,以庄重而肃穆的仪式,迎接经20多个小时烧制、3天冷却的青瓷出窑。2019年12月21日,在浙江省龙泉市查口镇溪口村举行的2019年最后一次“不灭窑火”开窑仪式中,每一个环节都庄严而隆重,仿佛让人穿越到千百年前的开窑盛况。
青瓷,原是一抔土,由水而幻影,由火而凝神,需历经高温,才能烧出温润如玉的色泽。温度,是龙泉窑烧制时最大的困难,历时数月的准备只为开窑时无法预知的时刻。青瓷开窑瞬间,可能惊艳四座,也可能让人失落神伤,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青瓷的美妙之处。
由于窑温不易控制,优等青瓷极难得,古时往往成为帝王将相的专用品。据史料记载,在宋元时代,“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只来往如织。”龙泉窑在南宋时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巅峰。随着液化石油气窑的发展,以柴火为燃料的传统龙窑曾一度销声匿迹,但近年来传统的烧制技艺在龙泉逐渐复兴。
“柴烧温度的不可控会导致青瓷成品率低,往往只有10%左右,但是柴烧出来的青瓷釉色温润、青翠欲滴,更有生命力,得到不少瓷器"发烧友"的追捧。”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古窑瓷研究所所长陈坛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都会不远千里赴龙泉参与开窑“盛会”。
诗意青瓷凝神静气
青瓷之美,蕴涵着南宋文人的思想情怀,是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品性的物质载体。“守艺人”们与自己相守,与时间相守,用尽全部的精力去专注一件自己热爱的事业。正因为有了这份气度和信念,大师们的作品可以让人抹去浮躁,超越千年时空,去体会历史的沉淀和包容。
行走在省博物馆二楼,观看“陶瓷中国——当代龙泉青瓷大师作品展”,龙泉青瓷那恬淡自然、剔透玲珑、含蓄隽永的“君子”特质,让人越看越觉博大精深,越看越觉回味无穷。
“对我们来说,青瓷是有生命的,龙泉青瓷的釉色很耐看,不顺心或焦虑的时候看看青瓷,五分钟之后便能静下心来。”初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定昌,会发现这位老手艺人的话语中时时闪烁着极富哲理的智慧思想。
展览中,一件徐定昌的作品《玉潭凝脂》正是追求着那一份宁静之美,其温润的口沿,圆弧的瓶身,青如玉、明如镜的粉青釉内壁,犹如一汪浅滩碧水,极具艺术美感。徐定昌想表达的就是一种和谐、宁静的心境,观看这件作品,能让人寻求到心底的宁静,让躁动的人平和。
不加装饰,没有点染,是徐定昌作品的特点,他坚持越是简单自然的东西,越让人百看不厌,而这种自然美受到很多专家和收藏家的喜欢。
沉醉在青瓷世界里不能自已的陶瓷大师们,常常试图透过陶土将自我融入自然之中,并把自然之美和陶瓷之美看作同种境界。
当欣赏中国陶艺大师陈爱明的作品《叠翠》时,很多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那布满瓷体磅礴有力的跳刀纹,斜斜地划过,一种浮动的飘感从眼前掠过;梅子青的色彩,明朗深浅关系的交织,心弦在一瞬间就被拨动了……
陈爱明讲述,他是从生活中提炼了《叠翠》。那是在乡间小路上,他下车远眺,眼前是一条涓涓细流,对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望不到尽头。微风一吹,竹林一动,那一瞬间,他被连绵起伏的“竹海”征服了。于是,他以“跳刀”的大气来呈现动感的瞬间,深处如竹叶,浅处如竹竿,从下刀至收尾,如行云流水,毫不含糊。
陈爱明说,《叠翠》表达的不仅是偶遇的感悟,更是竹林生命的流淌、飘逸,《叠翠》延续的是那片山、那条溪的点滴故事。
穿越古今名扬四海
千百年来,龙泉青瓷通过八百里瓯江,自宋代起通过陆路和海路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龙泉青瓷成为世界性商品,成为与丝绸、茶叶齐名的“中国符号”,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龙泉青瓷穿越了历史,跨越了时代。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至今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也是全球第一个且是唯一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2014年APEC会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龙泉青瓷在多次国际会议上,化身国宴用瓷,作为中国领导人赠送外国政要的国礼,深受世界友人的青睐。温润如玉的“美人醉”梅瓶、雍容大气的传统双耳大瓶、融汇传统工艺的瓷罐……龙泉青瓷以文化使者的身份,讲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的故事。
如今这些国礼级别的作品也千里迢迢来到海南。
这次展览展出的陈坛根的《小美人醉》梅瓶,曾作为国礼赠予世界多国领导人。
《小美人醉》梅瓶通身着绿,杨柳细腰,让不少参观者直呼“美绝”。
据介绍,“美人醉”的器形演变自古典梅瓶,是一件融合传统和现代审美的佳作,其造型挺秀俏丽、线条自然流畅,釉面温润如玉,恰似妙龄少女初成,柔美、灵动的身段婀娜多姿。通体上下未出现任何装饰手法,运用龙泉青瓷的特色釉——梅子青的点缀,让其更显妖娆迷人,使人沉醉于纯洁少女般的气息和青梅醉人的芬芳。
陈坛根的独门“暗器”就是优质原料。因此他的美人醉梅瓶,瓷质细腻、模样轻盈。据介绍,即便有好料、好工,美人瓶出窑的精品率也只有30%左右。
此次参展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陈永德的作品《鼓乐盛世》曾被2016年G20杭州峰会选作会议用瓷。其造型是一只鼓,上下各有一排鼓钉,鼓身上有两只衔环狮子,造型端庄大气,彰显出浑厚的古风,仿佛在告诉大家这是一只太平之鼓、盛世之鼓。
而陈永德的另一件参展作品《喜象生平》曾在2019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中被选作政要礼品。这是一只梅子青釉象耳瓶,色釉全部是矿物质,造型简洁大方,双耳取“象”为原型设计,形态刻画自然,象鼻微翘,生动可掬。在传统文化中,“象”与“祥”谐音,故而此瓶予以中国喜象生平的景象。
悠悠匠人心,制瓷美如玉。一壶、一杯、一盏、一套碟盘,一件件独具风格的龙泉青瓷,通过国际舞台,正将中国文化底蕴映透至世界,续写龙泉青瓷之绝代风华。
新闻推荐
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 加快职业化进程海南成立国内首支省级专业电竞队
海南省电竞队在训练。本报记者王黎刚摄本报讯(记者王黎刚)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海南体职院)获悉,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