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海南省西部九市县开展“乡村田园课程建设”校园与田园擦出“劳动”的火花

海南日报 2020-04-21 07:29

去年6月,藤根小学学生在学校田园基地给百香果浇水。(资料图)■本报记者徐珊珊

说起田园,很多人会联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那么,当田园课程和乡村教育相结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近年来,儋州等海南省西部九市县开展“乡村田园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教育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新型劳动教育,深受乡村学生欢迎。

富有生命力的田园课程

“一片片叶子飘下来\是秋姑娘给农民伯伯的信\告诉他们\可以收稻谷了\一片片叶子飘下来\仿佛一块块金币巧克力\我轻轻咬一口\啊真甜呀”,这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名为《落叶》,是儋州市西培中心校南乐小学学生小岳在语文教师羊玉秀的指导下创作而成的。

2017年秋季,南乐小学开始推行田园课程,结合乡村学校特有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民情民艺等资源,让学生走进田间,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羊玉秀陆续设计了晨诵、午读、暮耕、习作、综合实践、小田园大课程等特色课程。

“去年,在上"轻叩诗歌的大门"这门课时,我带领孩子们到田园基地寻找诗歌。在荔枝园里,我捡了一篮子落叶抛向空中,一片片落叶飘下来,引来孩子们的欢呼和无尽的遐想,一首首小诗就这样从他们的笔中流淌出来。”羊玉秀说,当田园课程走进日常教学,校园变得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开展田园课程,不只是开辟一个学农基地或劳动基地,而是运用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服务。

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大自然,感受农耕文化,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块人工水稻田和种植基地。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课程资源,学校将种植活动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课程进行融合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种植活动,用文字记录秧苗和百香果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绘画描绘它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样子,用科学眼光探究它们生长的奥秘。

“例如,在育稻、种稻的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种稻的辛苦;在诵稻、写稻中,孩子们领略到赏稻的乐趣;收谷、打谷、晒谷,让孩子们享受到收稻的喜悦。”藤根小学教师李伟说。

融合式的劳动教育更感人

“通过乡村田园课程建设,将学校校园建成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学习的大田园、大课堂,打造富有生命力的乡村教育,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主任关心凤说。

关心凤表示,乡村田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例如,多所学校引导学生将劳动基地里收获的劳动成果送给老师、孤寡老人,在母亲节、父亲节送给母亲、父亲。许多乡村学生在田园课程中,切身感受到父母务农的辛苦,感受到万物生长的全过程。例如,在种水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平时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和父母的辛劳。这种融合式的劳动教育比单纯的“为劳动而劳动”的理念更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

此外,探索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国家课程田园化实施的途径。多所学校将科学课程田园化。充分利用学校种植园地,引导学生在种植和养殖生活中观察、记录和描述,感知万物生长、人与自然依存关系,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种子的旅程”一课中,展示了植物选种、播种、发芽、收获的全过程;将美术课程田园化。利用废弃的树枝枯叶等乡间常见的天然素材开展贴画、插画等手工创作课程;将采集来的野芭蕉叶编成风车、花篮等,将手工劳动和美育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

海口市长滨小学校长王先云认为,劳动教育首先要激活学生在劳动中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享受劳动的成果和劳动的乐趣。在实施的过程中,贯通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劳动情境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劳动的光荣、生命的价值和智慧的力量,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新闻推荐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未经民主程序和公示有效吗?

功能介绍:为全省职工提供法律维权、困难帮扶、普惠活动、心理咨询等服务海南省职工服务中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加强...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