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自贸港“门面招牌”
■张成林
近日,海南省公布了《海南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要求,公共服务窗口、应急避难场所等七类公共场所,应当同时设置、使用外语标识。推进外语标识规范化建设,是对标国际标准营造优良语言环境和营商环境,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的重要举措。就公共场所外语标识问题,专门出台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充分反映出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公共场所标识标牌,是一个地方的“门面”“脸面”,是人们对该地最直接、最直观的认知,既关系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效率和质量,也关联着一地的文明程度、服务水平以及发展形象。就海南而言,建设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需要拓宽视野、对标一流、接轨国际,着力构建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这其中,推进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建设,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既体现了对在琼外国人的关怀和尊重,也可有效提升海南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改善海南形象,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积极意义。
小标识,大形象。事实上,外语标识在海南不少场合已早有设立,可问题是,具体的应用场景有限,没有做到全面铺开,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精细化的管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设置外语标识上不够科学、严谨,导致外语标识常常出现语法差错、语句不顺等问题,非但没能起到外语标识设立的作用,反而贻笑大方,有碍地方形象。而今,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外语标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需要在加强规范有序管理的基础上,在全省尽快全面铺开,而此时《规定》的出台,可谓正逢其时。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此次发布的《规定》,从制度和标准层面明确了外语标识“如何设置、设在哪里、谁来监管、如何处罚”等问题,为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设立作出了具体规范,明确了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可有效规避以往的问题短板,让外语标识建设更高质量地推进。当然,部署能否有效推进,关键看作风、看落实。看似小小的一个标识牌,真正做起来,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责任主体之间的沟通合作、协调配合。为此,当务之急,相关部门需提高认识,对照《规定》要求,以严之又严、细之再细的作风,通力合作、科学配置,让外语标识尽快铺开,让自贸港的“门面招牌”更加靓丽、更具国际化。
小标识见证大格局!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完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中,传递温情关怀,提升文明素养,开拓国际视野,优化发展环境,展现良好形象,让海南自贸港建设“颜值”与“质感”兼具。
新闻推荐
“换上两个新轮胎跑了1000公里,其中一个轮胎掉渣现小坑” 车主:这样的轮胎,好“渣” 多次维权依然未解决;海南总经销工作人员:凭经验判断是人为原因造成
胎面掉渣并出现小坑本报讯昨日上午,市民朱先生向本报反映,两个月前,他在海口秀英轿之轮胎商行内购买了两条轮胎,装好后行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