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海南> 正文

陈江谈史灯下遇故人 历史上视海南为故乡的人

南国都市报 2021-06-06 07:51

史图博在海南做调查时留影。史图博拍摄的黎村风光。史图博收集的黎族服装。史图博收集的黎族用具。扫码看文学名家写海南日记

海南岛孤悬海处,古称儋耳、珠崖,因远离内地,而被视为天涯。在古代曾是人们最害怕来,但来了以后又极不愿意离开的地方。宋大学士胡铨,在入琼途中,曾有诗:"北往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贬朱崖行临高道中买愁村古未有对马上口占》),闻喜,汉县,汉平定南越国之际,武帝出巡正好至此,闻讯即裂地而设闻喜县(今山西境内);买愁,海南一古驿站,位临高县境内。而宋人苏轼,其在北离琼岛有诗道:"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召我魂"(《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两人诗句正好体现了当时他们贬入与离岛这两种复杂的心境。胡铨与苏轼二人,在谪居期间,均为海南文教之兴做出很大贡献,于是海南人建有苏公祠、五公祠(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而纪念他们。

唐相韦执谊与海南的渊源

其实,历史上除了苏轼及五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极不情愿被贬来,而最后也都喜欢上了海南的人。其中,唐相韦执谊,应是最典型的一位。

“韦执谊为郎,掌诸职方图,阅至岭南,辄瞑目,命左右撤去。及为相,所坐堂有图,不就省,既易旬,试观之,崖州图也,以为不祥,恶之”(康熙《琼山县志·遗事》)。避讳之深,竞到了这种程度。可世上事,往往会这样,你越不想,它越会发生。唐元和元年(805年),时任谏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赐紫金鱼袋的韦执谊,被唐宪宗斥为:“直谅无闻,奸回有素。负恩弃德,毁信废忠。言必矫诬,动皆蒙蔽。官由党进,政以贿或贬。崖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乃即驰驿发遣。”(唐宪宗《韦执谊贬崖州司马制》诏书)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贬谪到海南的宰相。

韦执谊,字宗仁,谥文静,唐京兆(今陕西西安韦曲)人。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从小就才识出众,十七岁进京赶考,十八岁取进士,任左拾遗。随后仕途一路顺,四十一岁时,唐顺宗因其"孝友忠肃,自诚而明。茂实本于宗师,英华发于事业。久参内署,动直静专,累践中台,职修事举,克有公望,冠于群伦,以予冲人,恭默思道,封“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唐顺宗《韦执谊平章事制》)。韦执谊执政时,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反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惜顺宗后得“风疾,不能视朝政,而宦者李忠言与牛美人侍疾”(《旧唐书》),朝中决策权转入宦者手中,俱文珍等宦者挟持顺宗,先立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为太子,更名为李纯,接着以顺宗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政,最后上演“永贞内禅”,逼顺宗退位与李纯(唐宪宗)。宪宗继位后,先贬王叔文与王伾,后陆续贬韦执谊与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至各地为司马,于是发生唐代“二王八司马”事件,也即上面韦执谊贬琼一幕。

历史之所传奇,是因为其从不以人的意愿而发展,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包括人物性格的变化。韦执谊骤遇此变,且偏偏被贬去生平所厌之地,思乃报应,索性携杜氏、范氏两位夫人、三个儿子和堂弟韦执询一家,举族入琼,做了终老海南的打算。

韦执谊到海南之初,尝为崖州刺史李甲见重,特行推牒:“前件官久在朝廷,颇谙公事,幸期佐理,勿惮縻贤”(《容斋随笔》)。韦执谊竞也欣然从命,并尽其事。《琼山县志》记道:“韦执谊尝摄郡事。旧宰相谪外,鲜留心政理,执谊临民唯谨”。此时韦执谊安于天命,于心理上已接受了海南,做好了“投簪终老,解组归田”(《琼山县志·详报补修严、亭两陂筑工告竣禀》)的打算,后“竞宅于郑都韦村”(丘浚《临邑韦氏族谱序》)。郑都韦村(今海口市龙泉镇雅咏村)。心即定,韦执谊便开始精心筑“巢”。明韦文香《追列祖创业遗产序》:“揆厥由来,则肇之于执谊公,籍郑里,因见山水秀丽,而田产亢荒,民悲难食,开创堰塘旧陂一条,数图颇沐其恩波。情功未竭而卒”。随后,“爰及苗裔韦魁,鸠工修复,建造闸口,告阙成功”(《琼山县志》)。韦执谊及其后人所修严塘水陂,造福一方,后世影响甚大,被誉为“海南的都江堰”。清康熙年间,琼山县令王贽赞曰:“韦丞相创筑堤岸,保障九图田产。创者一人,功垂万世”(《琼山县志·详报补修严、亭两陂筑工告竣禀》)。而韦氏在海南也发展起来,“自唐季而宋、而元、而明,人杰秀出”(明·韦朝佐《韦氏族谱序》)。从唐永贞元年(805)至唐元和七年(812),韦执谊在海南生活了七年,短短数年,他从忌讳海南到接受海南,继而因热爱海南而定居海南终老而去,不能不说也是个传奇。

唐元和十年(815),唐宪宗不知韦执谊己卒,下旨召回韦执谊。迁旨至,而斯人已逝。使者复命,宪宗唏嘘不已,特赐《唐宪宗皇帝御赐圣旨》铜牌:“圣旨铸铜牌一面,付左丞相韦执谊子孙收执。前去珠崖,其所置田地,日后官吏豪强人等毋得倚势抢夺强占,如有违反,赉牌来奏,重惩不饶。元和拾年肆月初一日给”。

五公祠有一对联,上为:于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下是:处南海中别为一郡,望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

此联,尤“天涯万里见孤忠”句,窃以为更适用于纪念韦执谊。其万里投荒,一头扎进海南,对岛上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做出了贡献,不仅未能与五公同列,且史上还为人误解,清人王夫之曾为申诉曰:“故执谊等有可黜之罪,而遽谓为千古之败类,则亦诬也”(《读通鉴记》)。

余尝数往旧陂与咏雅村,每每面对这海南“都江堰”与雅致的村落,对韦执谊敬重之心,可谓是一去一分重!

德国博士与《海南岛民族志》

其实,对海南如此热爱之人,古有之,今亦有之,中国有之,外国也有之。这里,我们想说一说一位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

汉斯·史图博,1885年6月19日生于德国莱比锡,医学博士,原为德国耶拿大学生理研究研究副教授,1924年春,三十九岁的史图博应聘至上海同济大学任教,任医科生理学教授兼生理学馆主任。授业解惑之余,他还利用假期深入浙闽交界的畲族地区、粤桂相邻的瑶族地区、云贵两省的苗族与傈僳族地区、甘肃的蒙古族与藏族地区,还有海南岛的汉、黎、苗地区等中国各地进行民族学调查,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民族学研究材料与成果。其中1937年出版的《海南岛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是他撰写的海南岛民族学调查著作。1931年,史图博首次对海南岛做了民族学调查,他从海口出发,经南丰到白沙峒、元门峒,穿过五指山到崖州,尔后从三亚乘船到文昌清澜港,最后返回海口。1932年,史图博再次对海南岛民族学调查,从海口出发,经南丰先到儋县,再进入白沙、昌江、乐东、五指山和琼中,尔后中经儋县返海口。史图博在两次对海南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过程中,不仅拍摄了许多照片,还征集了大量的民族文物,包括黎族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玩器和宗教用品。所有民族学调查材料经过整理研究后出版了这本书,书出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中文版称《海南岛民族志》。系海南民族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史图博亦因此而被誉为“中国黎学的奠基人”。(下转15版)

新闻推荐

考务管理、试卷保管、播音、视频监控…… 高考考场,有人比考生还忙

本报讯每年高考期间都有众多考务人员各司其职,为考生保驾护航。其中,除了考生们熟悉的考场监考员外,还有主考、副主考,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