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过个好年
■魏燕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即将到来,往年此时,不少人早已手握机票,归心似箭。然而今年却有些不同,入冬以来,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包括海南在内的全国多地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响应号召,主动退掉机票,留下来就地过年。就地过年也要过个好年,为就地过年的群众做好服务、创造环境、营造氛围,让大家过个安心、暖心、温馨、有趣的好年,是必要举措,也考验各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是基于疫情防控的科学之策。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春运大幕已经开启,人员流动、聚集不可避免会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疫情防控事关重大,考验重重。提出“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是减少人员流动聚集、避免交叉感染、阻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也注定将成为今年过春节的重要趋势。
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不仅是顾全大局之举,也是对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负责。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回家一家团圆,是大多数人的期盼;但“非必要不返乡”的道理,每个人都明白。春节不返乡,减轻的是属地和交通系统的防控压力,缩减的是病毒侵袭更多人的风险概率。春节与家人暂时的相隔守望,就是在尽自己最大努力隔断疫情的传播;每个游子的就地过年,成就的是小家与国家共同的平安喜乐。事实上,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达,就算暂时不能相聚,我们也可以通过打电话、通视频等方式问候亲人、传达祝福。只要心里有牵挂,不一定非得此刻回去一聚;只要年过得安心、舒心,即使远隔千里,海南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家乡?
为就地过年的人做好服务,考验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就地过年的群众吃住有保障、精神文化娱乐充足,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把服务做实做细。我们欣喜地看到,海南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相关措施,例如,三亚、文昌、洋浦、陵水等地出台了就地过年的补贴措施,海口等地为丰富群众的假日生活,推出多项文旅优惠套餐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各企业、社会团体也纷纷出招,如海口不少餐饮企业推出有针对性的年夜饭产品,并提供送货上门或门店自提服务等,给就地过年的人提供一份方便,让大家的这个春节过得更舒适、更温馨。
除此以外,我们还期待看到更多更细致、更具有人性化的关怀。比如,针对琼籍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是不是可以加强地区联动,帮助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在外游子的后顾之忧等。总之,就地过年,不是将就过年;服务保障可以因地制宜,但服务背后的关怀,应该力争做到无微不至。
中国人重家庭、重情感,中国人更乐观、识大体。不回家过年的遗憾,可在今后的日子好好弥补;就地过年的温馨氛围,可以全社会共同营造。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更关系到国家的防疫大局。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千家万户团圆的一天就会更快到来。
微观点
疫情无情人有情,要用“温”情战胜疫情。倡导就地过年,不能只盯着务工人员,还要看到站在他们背后的老家亲人。关心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等,有利于疫情防控,同时更是一种“民生温暖”。站在民生立场,不留“问题死角”“民生死角”,才能更好助力疫情防控。——湖南戴先任
在“就地过年”的炫美风景里,“年货流动”取代“人员流动”成为炫美风景里的“最美”。不“回家过年”,思念之情没有减少。以往的“后备箱里的思念”变成了“快递小哥的祝福”,远隔千里的亲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在“年货流动”中传递。这是无声的爱,是浓烈的情,是义无返顾的责任担当。——江苏郭元鹏
新闻推荐
刘华招在水稻田间工作。本报记者刘盈盈摄本报记者刘盈盈田间一片绿意汪洋,阳光带有料峭之意。1月份的国家南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