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陵水> 正文

以字为媒 融汇创新当黎锦纹饰与汉字“联姻”

海南日报 2021-05-17 09:26

陈春元、王芳夫妇的黎锦汉字创意作品。陈春元、王芳夫妇用黎族图腾创作的装饰书法。陈春元、王芳夫妇的黎锦汉字创意作品《千字文》(局部)。应用在商品包装上的黎锦汉字设计。

文\海南日报记者李梦楠梁君穷

走进位于陵水县城的一间工作室内,便见到一张张长幅的宣纸上写着一个个巨大的奇特字样,好像黎族织锦上的图样,但结构却更为复杂,按着一定的规律在排列,细看之下仿佛我们熟识的汉字,但却又难以准确解读。“这是以古老的黎族图样为元素,创作的一种汉字字体。”工作室的主人、该字体的创作者陈春元解释道。

人们通过文字记录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字里行间便蕴染上雨雪风霜和日月星辰;黎族传统织锦纹样兼具历史的古朴之美与造型的和谐之美;而设计,则是表达的艺术。当三者与设计师陈春元、王芳夫妇相遇,一场关于汉字的美丽的邂逅就此展开,以独具民族特色字体写就的《千字文》因此诞生。

民族纹样入字体

“字体能顺利设计出来,得益于他自小喜欢琢磨字,尤其喜欢写毛笔字。”王芳口中的“他”,便是她的创作合伙人陈春元,也是她的丈夫。由于喜爱书法,从初中开始,陈春元就参加各类书法比赛,多次获奖,大学时他专攻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也从事与汉字相关的设计类工作,在他的笔下,一个个字仿佛具有了生命力,有的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有的则宽厚而憨直,率性而为,直抒胸臆。

而在陈春元众多的字体设计中,耗时最久,也最为珍贵的,是他和王芳一同为《千字文》而设计的一套字体,融黎族传统织锦纹样于汉字之中,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而要把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想法,源于2015年的一次研学调研。

彼时,陈春元与王芳参与了主题为“黎族传统记忆”的研学调研,实地走访调研海南多个市县,深入多个黎族村落实地查看。“调研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目睹了黎锦纺织过程。”陈春元了解到,黎族人民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有时会以黎锦为载体,通过丰富的纹样、图案记录民族传说和历史,各色各样的黎锦也就凝聚了黎族历史、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元素。

“在不同地区生活的黎族人民,黎锦上的纹样有时也各不相同。”王芳介绍,黎族人民擅长以居住的生活环境为素材,发掘生活中的美。比如生活在山区的黎族人民,爱用昆虫、水、鹿以及花卉树木等物象,创作独特的纹饰图案;而居住于沿海、沿河地区的黎族人民,则喜用江河里的鱼、虾、鸳鸯等鸟兽动物为纹饰题材。相似的是,在纹样图案创作中,他们大多会采用散点透视、平面铺开的直线型的菱形图案,追求对称,自成一体。

看着这些纹样,陈春元来了主意,能不能把汉字与这种纹样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既有民族风情又便于识别,还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该字体了解黎族文化。生长于贵州,从小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王芳对丈夫的想法表示支持,2018年4月,陈春元和王芳开始了创作之路。

一笔一画精心打磨

仔细查看他们设计的字体,不难发现这些字字形对称舒展,皆是平直的线条,毫无圆润的边角,规整、方正、独具民族特色是这种字体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这个字体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

王芳介绍,一套字体至少需要经过钢笔稿、矢量处理、电子稿等步骤,提取出基本的笔画、偏旁部首,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和调整,再慢慢扩展成两三百个“模板字”,才能最终呈现。因此,在设计之初他们就计划先设计出偏旁,再依据偏旁组字。

“当时我们翻阅了市面上所有有关黎族织锦纹样的书籍,还查阅了相关的论文,仍有疑问的,我们专程向一些有丰富织锦经验的织娘请教,最终逐渐找到了一些纹样的成像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抽取剥离出极具代表性的纹样来改造成汉字偏旁部首。”王芳说,那个时候陈春元天天捧着一本巴掌大的《新华字典》,对照里面的部首表,从最简单的“丶”到较为复杂的“戈戊戌藏”,逐个琢磨。

经过近8个月的打磨,该字体的所有的部首终于创作成型。本以为有了部首,只需将偏旁与成字部件简单修改结合即可,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部首的完成,仅仅是该字体创作的开始。

陈春元介绍,纹样多是直线、折线组合的对称之美,而汉字讲究刚柔结合的平衡之美,两者进行融合时就有了冲突,特别是许多字形并不是对称的汉字,如果按其原有的笔画结构组合成字,成型后的汉字总会给人失衡之感,失去自身韵味。

为了既保留住纹样元素特征,又减少字体的识别难度,陈春元不断尝试,而最让他感到苦恼的是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推翻之前已经确定好的部首。“比如"阝",当它与"且""完"这类对称字组字时很好看,但一旦变成了"陈""防",就失去了美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新设计"陈""防"这两个字,还要更改"阝"这个偏旁,以达到部首的统一,但这也意味着之前已经确定的"阻""院"需进行修改,工作量远超我们的想象。”

字体运用的更多可能性

“修改、重组、推翻、再修改,这款字体的诞生,经过了多次锤炼和打磨,一笔一画都在考验我们的耐心。”陈春元说,耗时22个月,经过5次大改和数不清的调整,两者最终得以融合成形,他完成了对《千字文》中汉字的设计,既保留了黎族传统织锦纹样的美学特征,又依托汉字自身的结构利于受众对该字体进行识别。

创作完成之后,如何应用成了他们思考的问题。汉隶唐楷、颠张狂素,不同时代的汉字以不同的形式刻写,得以流传至今。随着“键盘”时代的到来,不同字体的汉字除了书写于纸张之上,还以电子字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聊天框中,有时经设计师之手,汉字便会成为一种装饰符号出现在服饰、器皿之上。

陈春元和王芳越来越意识到,仅仅创作出字体还不够,只有让字体“活”起来,才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该字体认识、了解黎族文化。在结束对《千字文》中汉字的设计后,两人又开始着手设计了3500个常用字的设计,并寻找了专门的字库公司,对该字体进行数字化处理。

“今年春节,我们还将该字体运用于红包的设计之上,在朋友圈很受欢迎。最近也有公司向我们抛出橄榄枝,希望能把我们的字体运用在他们的商品设计中。”王芳坦言,除了商业合作外,两人计划将该字体的部分版权选择性地开放给从事黎族文化传播、传承、教学的从业者免费使用。

“不可否认,这套字体本身还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修正,有些甚至要经过打破推翻重塑。”王芳说,她们对黎族织锦纹样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也希望有更多专业人士参与,不断优化升级这套字体,共同探索这套字体运用的更多可能性。

“设计字体的过程也是增强汉字的感染力,为一个个汉字加入属于它们自己的情绪和温度的过程,通过考虑笔画间的空隙均衡,让汉字内容表里一致。”在陈春元看来,他与汉字间还有着永远说不完的“情话”,而他与汉字的故事,今后还将继续。

目前,他们的字已通过授权,有个人、合作社和企业已经在使用。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陵水启动人才摸底调查

近日,陵水启动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各行业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资源现状,为两类人...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