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生源流长
食疗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早在2500多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记载,阐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食疗养生思想。
民以食为天。饮食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出现,远远早于医药。人类防治疾病,必须依靠“毒药攻邪”,而生命延续,补充身体能量,作为主食,则须“五谷为养”;调养身体,则须“五果为助”;补益营养物质,则须“五畜为益;补足营养成分,则须“五菜为充”。
明星作物鸭脚粟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可见,神农时代,药食不分,无毒者食,有毒者避。神农是药食同源的先行探索者:有益者,可以进食;有害者,不宜进食。
食物即药物,药食之间,并无绝对分界。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指出:“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是对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的高度概括。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说得更确切:“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
《随息居饮食谱》是食疗养生的名著。该书收载物品369种,分谷食、蔬食、果实等7类,每种物品按性味、功能、主治、临证应用、服法、宜忌等分述。该书指出:“夫饮食为日用之常,味即日用之理。勘进一层,善颐生者……颐生无元妙,节其饮食而已。”
以谷食来说,品类繁多,海南有稻、黍、稷、麦、粟等等。正德《琼台志·土产》“鸭脚粟”条引述王佐《琼台外纪》:五谷皆养生,不可一日缺。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大熟八月登,恃此以不恐。琼民百万家,菜色半贫病。每到饥月来,此草司其命。
粟,《齐民要术》称“粟谷”,《医学入门》叫“硬粟”,《植物名实图考》则叫“寒粟”。作为食物,粟的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药食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消渴,滋阴,补虚损,开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
郡志记载,鸭脚粟“正统间始种,有数种。吐穗壮如鸭脚,大者如鹰爪,呼广粟。粒如黍稷而紫黑,品种稍粗粝。”粟是海南明星作物,几十年前广泛种植,市肆有“粟脚粿条”出售,驰名一时。无论患旧病或罹新疾,食之皆宜,价廉物美,可惜近年已罕见。
一身是宝鸡屎藤
海南物华天宝,可药可食之至宝随处可见,俯拾皆是。海南古人早就懂得,粟米功用与秈、秫二米略同,但性偏凉,适宜病人服食。与之相比,鸡屎藤补血活血,补虚疗损,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既能果腹又能疗疾,用之与米磨浆,做成粿子,老少咸宜。
不但《中药大辞典》有关于鸡屎藤功效的记述,《重庆草药》也有记载:“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鸣,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疠之由于气虚不愈者。”
作为食疗养生物品,鸡屎藤一身是宝。《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清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煎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疠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此外,鸡屎藤还有“治失眠,久咳”“治气郁胸闷”“治跌打损伤”等多种功效。
药食同源,鸡屎藤用处甚多,食法多样,疗效很好。民间用鸡屎藤煲汤,或配猪骨,或配鲫鱼,或配老母鸡,补虚疗损,效果不错。但是,食用鸡屎藤也有禁忌,不宜过量。如与辛辣食物一起吃,则不利于功效发挥;若和寒性食材一起吃,则会导致寒毒过盛。
药食搭配疗效更佳
有些药物必须与食物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有些药物稍加配料,便是食疗养生的极佳食品。比如,益智是药品,但配以食品,食疗效果非常显著。
《本草求真》:“益智,气味辛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藏纳归脾,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脾虚不食,则用此温理;肾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入缩泉丸以投。若夫心肾不足,梦遗崩带,则用此以秘精固气。”
益智炖猪脬,是民间治疗小儿遗尿的妙方。作法是,挑选完整猪脬一个,保留里面的原有尿液,将益智几枚捣碎,置猪脬中,扎紧,防止尿液泄出;放入炖盅,隔水炖一小时,至猪脬烂熟,取出猪脬,吃肉喝汤,一般连服几次,便可痊愈。
这种药液比单一煎服益智汤要好喝,但并不比烤羊肝好吃。海南民间治“雀目”(即到晚上忽然不见物体,俗话叫“青夜”),则取羊肝一具,不见水,涂以百草霜,火上烤熟吃,疗效极好。羊肝入肝经,益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羸弱,肝虚目暗昏花,雀目,青盲,障翳。
这在《中医大辞典》中得到印证。《药性论》云:“青羊肝服之明目。”《千金·食治》称:“补肝,明目。”《唐本草》云:“疗肝风虚热,目赤暗无所见。”《现代实用中药》记:“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及维生素A缺乏之眼病。”
中医食疗,物从其类,以肾补肾。《鸡峰普济方》治老人肾脏虚寒,内肾结硬,虽服补药不入,用羊肾一对,杜仲一片,同煮熟,空心食之,令人内肾柔软,然后服补药。有人则恃粥调养,服食羊肾粥,猪腰粥,或加入杜仲粉同食,这是常见的食疗养生吃法。
乡野“神仙粥”延年益寿
陆游《食粥》诗广为人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所谓“宛丘法”即张耒《宛丘集》所说:“学山僧养生,每将旦一粥,畅胃气,生津液。”他说,养性命,求安乐,无深远难知事,在寝食之间。
食粥养生,寝食之间,不难做到。海南是长寿岛,老寿星习惯“二粥一饭”,年登百岁者为数不少。苏东坡有书帖: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后一觉,妙不可言,是善知粥者。古人认为:“粥有五利:除饥,除渴,除风患,消宿食,使大小便调适。”海南多粥铺,生意很红火,可见“只将食粥致神仙”,绝非无稽之谈。
不过说实在的,还是乡野间的“神仙粥”好喝。那种粥,武火煮沸,文火熬就,粥水不分,粥油浮起,稀稠恰好;那种粥,不用新米,选用陈年稻米,性极平和,滋补脾胃;那种粥,随人所好,感风寒者加入葱姜,脾胃寒者加入胡椒,喜清淡者什么都不加,谓之“白粥”;那种粥,至真至纯,阳中带阴,十分可口,是食疗养生之斋膳,乃延年益寿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