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新闻> 国内要闻> 正文

《大闹天宫》摄影师王世荣离世他让我们看到“最中国”的动画

海南日报 2018-07-30 23:00

动画片《大闹天宫》王世荣参与拍摄的第一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王世荣(右)与同事在拍摄现场。文\本刊特约撰稿王凯

暑假刚刚开始,却传来著名动画摄影师王世荣(1931—2018)离世的消息。

知道王世荣这个名字的可能不多,但说起他的作品却是无人不晓,《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人参娃娃》《天书奇谭》《九色鹿》《舒克和贝塔》等等,这些优美、动人的动画片陪伴了几代孩子的成长。为什么现在拍不出这么好看的动画片了?人们常常被这个问题困扰,其实梳理王世荣的艺术人生,就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不小心当了动画摄影师

王世荣属于新中国第一代动画摄影师,他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说起来纯属偶然。

王世荣是上海人,从小喜欢画画,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舞美系就读。实验戏剧学校就是今天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抗战胜利后上海市教育局接管了一家日本小学,戏剧家熊佛西、李健吾等人在此创办了这所学校。当时的上海教育局长顾一樵是中国现代戏剧创始人之一,当年留美时就曾与梁实秋、冰心等人表演话剧,轰动一时。顾一樵对这所学校非常关注,专门推荐了洪深、欧阳予倩、曹禺、陈白尘和赵景深等戏剧界名流到校任教。

由于家庭原因,王世荣不久便从学校退学了。虽然在校时间不长,但王世荣在这些大师亲炙下受到了很好的艺术教育和熏陶,这也为其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1950年初,中国电影界发生了一件事情。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整体搬到沪上,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上影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美术片组,这就是今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源自伪满时期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即著名的"满映")”,美术组成员有来自日本的动画专家,实力雄厚,搬至上海后又招收了许多美术和动画人才,成为新中国动画影片的主要创作和生产基地——王世荣就是此间进入上影美术片组的。

当时王世荣才刚刚20岁,从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辍学后,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又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美术班学了一年素描。这时恰好上影美术片组招聘美术人才,王世荣报名应聘,被录用后分到描线上色组工作。

上影美术片组负责人是刚从香港回到内地的著名漫画家特伟,据王世荣生前回忆,当时美术片组处于草创阶段,创作任务不多,只拍了《采蘑菇》《小猫钓鱼》等几部短片,特伟就带着他们这帮年轻人学习业务。1950年代中期,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培养,美术片组已经200多人了,特伟决定执导拍摄彩色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王世荣被分到动画组,担任原画师陆青的助手。

《骄傲的将军》是一部古装人物动画片,故事情节、人物造型和动画设计都十分复杂,摄影师陈震祥是美术片组专门从上影厂借来的,他不但负责影片的全部拍摄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拍了大量戏剧演员表演的照片,让动画设计人员参考。陈震祥一个人忙不过来,这时他发现王世荣经常拿着一台相机四处拍照,原来王世荣这段时间迷上摄影,买了一部旧相机随身带着,只要看见有趣的东西便乱拍一通。经陈震祥要求,王世荣临时担任了摄影助理,参加《骄傲的将军》的拍摄工作。影片完成后,王世荣因表现突出被正式调入摄影组,开始了动画摄影师的职业生涯。

拍摄中国首部动画大片《大闹天宫》

从1960年到1990年代初是王世荣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动画片创作的黄金时代,那些深深印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的经典作品大都成片于这个时期。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影美术片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的第一部重头戏是1960年拍摄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根据同名童话改编,讲述了青蛙妈妈产卵后离开了,小蝌蚪们长出尾巴后决定去找妈妈,一路上他们错把金鱼、螃蟹、乌龟和鲇鱼当成母亲,经过一番挫折,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模仿的是齐白石水墨画风格,如何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趣味转化为动画影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难题。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关,编导、绘画、摄影等各部门各显神通,最后王世荣和同事们借鉴朵云轩复制名画的原理,将绘画师绘制的每一个形象和画面逐层拍出浓淡虚实的效果,最后再将同一镜头中的每一层合拍在同一幅画面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以后王世荣回忆说,当时摄影组就两架摄影台,他与另外一个同事不分昼夜,反复实验,终于攻下了这个难题。对于王世荣等人对水墨动画片所作的贡献,《王世荣:动画界的光影魔术师》一文如此评价:“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了——水墨动画最终的水墨效果并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拍出来的!因此,手工摄制一部水墨动画的周期、成本和工作强度都是一部同等时长的普通动画片的数倍,这也是数字技术普及之前业界对水墨动画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在王世荣拍摄的动画片中,《大闹天宫》可以说是拍摄跨度时间最长、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应该看作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大闹天宫》是中国第一部动画大片,片长114分钟,分上下两集,从1960年开拍,1964年结束,时间跨度5年。《大闹天宫》由素有“中国动画片之父”的著名导演万籁鸣执导,为了拍好这部片子,万导集合了美影厂所有的技术尖子参与其中,29岁的王世荣作为最优秀的摄影师加入了这个团队。

众所周知,《大闹天宫》是根据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动画片,里边不少场景涉及到天庭、龙宫等仙境。这些场景的渲染非常重要,天庭的仙雾缭绕、龙宫的碧波荡漾,这些无法通过绘画表现的视觉效果只能通过光影技术达到,这对王世荣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由于当时从来没有拍过类似的动画片,所以王世荣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反复实验、摸索,希望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为了渲染天庭灵霄宝殿的奢华、神秘,王世荣使用了大量的彩色光、局部光来烘托;在如意金箍棒在龙宫第一次出场时,王世荣采取了重复曝光的方式,让这件神奇的兵器熠熠闪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大闹天宫》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纯熟的摄影制作手法俘获了观众的心,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1983年6月,《大闹天宫》在法国巴黎上映,引起轰动,法国媒体这样评价:“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中真正的杰作,简直就像一幅美妙的画面交响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中国动画片制作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走笔至此,不禁感慨,当年给孩子们带来那么多欢声笑语的经典动画,背后竟然隐藏了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数字技术无所不能的今天,之所以鲜有《大闹天宫》这样的经典问世,主要原因是与当年的艺术工作者相比,我们少了一丝真诚,多了太多的浮躁。

他承载了很多人的童年时光

王世荣曾参与拍摄近60部影片,最后一部作品是系列动画片《舒克和贝塔》,这部片子是根据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改编的,1989年开始拍摄,全剧13集,王世荣参与了其中9集的拍摄。拍摄完《舒克和贝塔》后,王世荣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

王世荣是个非常低调、淡泊的人,对于自己的成就从不炫耀,也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许多从小就看着他的作品长大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王世荣有着上海男人的精致和细腻,在邻居和朋友眼里,王世荣是一个温文尔雅、心灵手巧的谦谦君子;在年轻人和孩子眼里,他就是一个干干净净、和和气气的普通老头——谁也没有把他和艺术家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插一句不算题外的话,王世荣去世后,许多动画迷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文悼念这位动画前辈,有的朋友以“大师”称之。按照王世荣对中国动画界的贡献和影响,称其为“大师”也并不为过,但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王世荣的工作不过是在摄影台上一张一张拍片,离大师尚有距离。我觉得这种观点还有待商榷,且不说王世荣已经在动画摄影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就是一个普通工匠,如果在其领域做到了极致,称之为“大师”也未尝不可。

虽然王世荣从不愿抛头露面,但在83岁那年却破了一次例,接受了几位民间动漫资料收藏者和爱好者的采访。据采访者回忆,王世荣虽然“不善辞令”,回忆自己的艺术人生却是“质朴、轻松、不作任何雕琢”。最令采访者感动的是,王世荣坚持将自己收藏的工作照片和动画资料送给他们,但他们没有收,只是做了电子备份。让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第二天上午,王世荣冒着酷暑,乘公交车来到采访者所住宾馆,将19张老照片和当年拍摄动画片的部分资料交到他们手中,说“这些东西留着没用,送给你们用处更大些”。王世荣去世后,采访者撰写了一篇追思长文《王世荣:动画界的光影魔术师》,这也是迄今为止介绍王世荣资料最全、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悼念王世荣,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也是在怀念我们逝去的童年时光——我们是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最初的世界。

新闻推荐

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删除国防授权法草案中涉华消极内容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朱超)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5日表示,中方对美国方面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草案有关涉华条款表示强烈不满...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