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有害APP需形成合力
■张智全
教育部去年底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来,大量严重违规的教育类APP已经下架。但“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仍有部分APP运营商顶风作案,出现涉黄信息,有些换个马甲以公众号、小程序的形式链接游戏和商业广告,有的还有付费陷阱。
应当承认,很多教育类APP有其价值。它们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弥补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劣势,又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只要运用得当,无疑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但若缺乏对教育类APP规范有序的监管,那么隐藏其中的有害内容就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因有害教育类APP已成公害,教育部才果断重拳出击。然而,在严厉打击之下,仍有部分APP继续从事低俗营销,既突破了法律的界限,更背离了道德良知。严峻的现实,凸显了一时的严厉打击并不能让有害教育类APP销声匿迹的尴尬。如何更有效地治理有害教育类APP,已是一道绕不过的课题。
毋庸讳言,有害教育类APP在严打之下仍然顶风作案,暴露监管存在盲区。虽然现有的法律赋予了监管部门执法权,相关司法解释也将利用教育类APP向未成年人传播有害信息的牟利行为进行了定罪量刑,但有害教育类APP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致执法部门开出的罚单大多停留在封号、封域名、封IP地址等层面,鲜有追究刑责的先例,这无疑让一些不法运营商敢于在被封后,变换域名或口令卷土重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类APP开发准入门槛低、日常监管尚未形成长效机制的情况下,单凭某一部门监管很难扎紧“篱笆”。故此,合力共治有害教育类APP就成了必然选择。
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有害教育类APP最终危害的是整个社会,只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与监管执法部门相向而行,释放出社会共治正能量,才能真正让其在多方合力的威慑下敛手。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完善法律规范和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对有害教育类APP果断亮剑,倒逼运营商恪守公序良俗;与此同时,师生、家长和广大网友等也应及时举报、协助查处各种有害教育类APP。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全方位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多元治理,共治善治,才能始终确保对有害教育类APP的高压态势,真正把有害教育类APP关进笼子,不让其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败坏社会风气。
新闻推荐
远离节后综合征——作息规律新华社发王鹏作如果说上班的日子是度日如年的话,那么放假的日子简直就是度年如日。很多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