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财经热点> 正文

中国古代教子故事 言传身教 整束家规

海南日报 2019-06-24 07:59

顾恺之像裘曰修像郑晓像文\本刊特约撰稿刘永加

“养不教,父之过。”自古以来,父亲就是一个忍辱负重、刚强如山的称谓。为了儿女的成长和成才,父亲吃苦耐劳、费尽心血。

那么古代的名人父亲们都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呢?他们有哪些独到的方法?不妨到历史的海洋里采撷几束此类故事,以飨读者。

晋顾恺之焚债卷教子

提起顾恺之(348-409),大家都知道他是晋代大画家,他还担任过参军、散骑常侍等要职,并屡次出任州、郡长官。然而顾恺之在教子上也有一手。

东晋时,我国南方的经济逐渐发展繁荣起来,随之对资金的需求也就多起来,不少官僚及其子弟纷纷参与经商、放高利贷,从中牟利。对于放高利贷这样侵害百姓利益的现象,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都会严厉约束子弟,严禁他们参与其中,而顾恺之则是最坚决的一个。顾恺之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三儿子顾绰家产丰饶,他却不听父亲的教诲,搞起了“高利贷”的营生,乡里士族、平民中有很多人都欠了他的债务。平时,顾恺之对顾绰没少教育,屡次加以禁止,但顾绰一意孤行,就是不改。

后来,顾恺之出任吴郡太守。一天,他想到一个教育这个儿子的办法,就对顾绰说:“我常常不允许你借贷给别人,可许多人太贫穷了,生活也确实不好过。你借出到民间的债务,还有多少没有偿还你的?你的债券在哪里?都拿出来,我帮你去讨债。以后我不做太守了,就没这个机会了。”顾绰听后十分高兴,他以为父亲真的要帮助他,就把一大堆债卷都交给了父亲。没想到顾恺之拿到这些债卷后,全都付之一炬,并派人告诉欠债的人:“所有的债券都烧毁了。无论谁欠顾绰的债务,都不需要偿还了。”顾绰痛惜了许久,但他从中感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就再也不搞高利贷了。

顾恺之不顾自家利益,焚烧债卷来阻止放贷行为,不仅维护了士族官僚不经商的清高形象,也对儿子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民教育,同时也大大缓解了百姓的疾苦。

唐柳玭写专著教子

河东柳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世家大族。从两汉至魏晋南北朝,门户日益兴盛。到了唐代,柳氏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著名人物。柳氏家族一直遵从祖训、严于律己,重视对族人、子弟的教育。唐末名相柳公绰的孙子柳玭为继承良好的家风,专门写下一本书《诫子弟书》,综合柳家数代以来严束子女的家规,用以教诫子孙。

柳玭是唐代著名官员柳仲郢的儿子,历任节度副使、谏议给事中、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和泸州刺史。柳玭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末年,当时朝政混乱,世风日下。很多世家子弟凭借权势为所欲为。出身于高官世家的柳玭对此深感忧虑,这也是他专门撰写《诫子弟书》的初衷。

柳玭在书中告诫子孙后代不要依仗门第高贵而骄奢淫逸、胡作非为,要继承、发扬柳家的优良传统家风,把自己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他指出:“夫门地高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是说出生于名门大姓的人,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敬畏之心,千万不能倚仗自己的出身肆意而为、有恃无恐。因为门第高会导致子弟骄横自大、盛气凌人,而家族鼎盛,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就算是有真才实学和美德,别人也未必相信,如果犯了哪怕很小的错误,别人也会指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柳玭提出了立己做人的四个原则:一个人要立己,必须做到以孝悌为基,以恭谨为本,以谦让他人为务,以勤俭持家为法。如此则才能克奢侈,远祸患,使家世门第源远流长。

柳玭在书中谆谆告诫子孙:“余家本以学识礼法称于士林,比见诸家于吉凶礼制有疑者,多取正焉。丧乱以来,门祚衰落,基构之重,属于后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学为根株,正直刚毅为柯叶。有根无叶,或可俟时;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笃行,乃食之醢酱,可一日无哉?”

柳玭的这部书诫,体现了他“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给了他的儿子和后世子孙以很好的教育。

明郑晓送训词教子

明代有一个高官叫郑晓(1499-1566),他为官清正,教子有方。他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历任考功郎中、太仆丞、太常卿、刑部侍郎、副都御史、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史书中说他:“晓通经术,习国家典故,时望蔚然。为权贵所扼,志不尽行。”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郑晓因遭权贵忌恨被免官职,回家乡浙江海盐闲住。他头戴角巾,身着布衣,与乡里父老们相游相处,谁也看不出他曾是当朝尚书。

第二年,郑晓的儿子郑履淳考中了进士,被授官刑部主事。儿子得官,自然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郑晓却更为儿子能否做好官而感到忧虑。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天,他专门为初登仕途的郑履淳写下了这样一段训词:“胆欲大,心欲小,志欲圆,行欲方。大志非オ不就,大オ非学不成。学非记诵云尔,当究事所以然,融于心目,知如身亲履之。南阳一出即相,准阴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志士读书当知此。不然,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做人者最多也。”

郑晓在这段训词中,不仅讲了做官的道理,也讲了为学做人的原则。胆大,心细,志圆,行方,这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哲理。这篇训子之词,也反映郑晓“学问渊博,经济宏深,持论正而不迁,严而不刻,刚而不激,高而不亢”的特点,因此被时人称誉为“最是名言”。

郑履淳受到父亲如此的言传身教,深受其益,在居官方面也是颇为清正的,官至光禄少卿。

清裘曰修考学问教子

清乾隆年间,有位礼部尚书名叫裘曰修,不但以治学严谨著称,且以教子严格而闻名。

裘曰修(1712-1773),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官吏、户、礼、刑、工各部。裘曰修任官多年,为人处世“有大度,自号漫士,人亦亲之。生平未尝言人过,见失意者即恻恻于怀,必曲折代筹,俾得其所。”他是位待人极宽的忠厚之人。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他对儿子的要求却极为严格。

裘曰修在任礼部尚书时,曾主持复核会试的考卷。在复核到某省一位考生的试卷时,众考官发现该卷内有“社稷镇公子”一语。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这是该考生自己杜撰出来讥讽朝廷的,因而主张予以追究。裘曰修虽知道那句话有出处,但又一时想不出到底出自哪本书。由于不忍对考生进行追究,于是他便劝各位考官暂时不要声张,待他回家查阅资料,弄清情况以后再说。

回家之后,裘曰修顾不上休息,立即查阅各种资料。但是,翻了几本书之后,还是没能找到那句话。正巧,任翰林院编修的儿子裘麟从外面回来。于是,裘曰修也是为了考察一下儿子的学问,便问裘麟“社稷镇公子”的出处。裘麟也是读过很多书的人,但他一时也想不起出处,由于怕父亲责备自己学识浅薄,便信口胡诌,说大约出自《国语》。见儿子说得不够肯定,裘曰修又追问他确定吗?裘麟话已出口,不便更改,只好硬着头皮肯定是《国语》。裘曰修信以为真,又加上政务繁忙,没来得及去核对《国语》原书,就告诉了其他考官。这样,总算使那位考生免于追究。

可是,几天后,裘曰修因其他事情阅读《左传》时,偶然在其中发现了“社稷镇公子”一语,他意识到儿子可能欺骗了他。为了弄清《国语》中是否也有这句话,他又将《国语》从头到尾查阅了一遍,真的没有这句话。显然儿子撒了谎,他对儿子这种不懂装懂的态度非常生气。等到裘麟回家后,裘曰修立即把他叫到面前,喝令他跪下,并以圣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训斥儿子,斥问他为何不遵守圣言,不懂装懂?裘麟被训斥得面红耳赤,连声称错,深深自责,并表示今后再也不干这种糊涂事,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经过这件事,对裘麟的教育极为深刻。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海,并以父亲为榜样,严谨治学,学问大有长进。后人就此称赞裘曰修,说他“课子之严,待士之宽,一举而两善备焉。”

新闻推荐

美国18家大型银行通过美联储压力测试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21日电(记者高攀许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公布的最新一次银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接受测试的18家美国大...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