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首部卫生健康“基本法”“公益性”为基础 人财物向基层倾斜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将统领现行十余部专门法律,并引领未来相关立法。
诚如法律专家所言,这部卫生健康“基本法”看似原则、抽象,其实却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新华社记者走访立法机构、法律专家和业界人士,解读它将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公益性”原则意义重大:
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为何要创设卫生健康“基本法”?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形象地用“盖房子”来回答。
他说:“这个房子装着所有人的健康需求,如果没有一个框架,只零散地分别建门厅、卧室、厕所等,房子就没有整体性,不能挡风遮雨。”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就是这个“框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说,它的出台填补了法律空白,将有利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王晨光说,公益性原则意义重大,是这部法律最大的亮点之一。这一原则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得出最重要的改革经验,其重要价值就是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具有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以公民健康为目的。
“强基层”方针上升为法律:
补上卫生健康领域的“短板”
“以基层为重点”是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总方针的一项。袁杰说,“强基层”是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一个非常重要的着力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司长赵宁说,从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未来人财物都将向基层倾斜,以尽快补上当前卫生健康领域的“短板”。
在“物”的方面,国家卫健委卫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秀峰说,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在规划制定和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以基层为重点,对加强基层,特别是艰苦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是一个重大“利好”。
在“人”的方面,这部法律有不少突破性的规定。比如,明确规定要建立乡村医生“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完善对其多渠道补助和养老政策。
赵宁说,医改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分级诊疗,建立医疗联合体和医共体。这种新模式也上升为法律条文。
人民健康优先发展:
首创健康影响评估制度
王晨光说,随着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出台,宪法保障的公民健康权利,首次有了明确界定和实施“蓝图”。
据他介绍,这部法律彰显的健康权利包括:健康教育权、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获取健康信息权、获得紧急医疗救助权、参加医疗保险权、医疗服务知情同意权、特殊群体的健康保障权、健康损害赔偿权、参与健康决策权等权利。
如何保障这些健康权利?王秀峰说,这部法律也给出了实施“路径”,那就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及其制定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设立了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王秀峰说,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对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工程项目进行系统的健康影响评估有了法律依据。
强调“大健康”理念:
全方位保障公民健康权益
纵观各国卫生健康立法,要解决的都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健康需求,因此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王晨光说,我国的卫生健康“基本法”同样体现出对基本国情和现实挑战的考量,强调了“大健康”和“预防为主”的理念。
当前,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让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变化,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公民健康权益。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设立“健康促进”专章,提出个人、政府、社会的健康防病责任。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屈婷田晓航)
新闻推荐
1988年的元旦已经过去30多年了,可那年,年仅6岁的我,对那年元旦所发生的事情,依旧宛然在目,并深刻地影响着我的一生。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