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并非“舶来品”我国古代“筵席”即有分餐之意
据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分餐制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分餐制是源自西方的“舶来品”,但史料显示,分餐制在我国古已有之。穿过历史长河,我国是如何从分餐走向合餐的?
其实,我们经常使用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据史料记载,“筵”和“席”都是古代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古人用餐习惯席地而坐,面前摆放低矮的食案,筵和席都是一人一设,大家分餐进食。
中国古代饮食方式的改变,与高桌大椅的出现密不可分。据记载,唐宋时期,高桌大椅开始普遍应用于百姓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国人摒弃席地而坐的方式,完成坐姿改变。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国人饮食方式从分餐向合餐的转变。
“可以说,中国自古就有分餐制,且从未间断。如今的鸡尾酒会、各种自助餐、"一人食"等,都是分餐形式的体现。”亚洲食学论坛主席赵荣光说。
赵荣光介绍,中国历史上还流行过双筷制进食:先用一副筷勺将想吃的菜肴按量分拨到自己的碗盘中,再用另一副筷勺进食。“早在宋高宗时期就出现过双筷进食形式。100多年前,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在抗击鼠疫时,也曾认真讨论过双筷制就餐方式。”
“其实"分"与"合"并非绝对矛盾,我们也可以通过摆放公筷公勺、双筷等形式就餐,既不影响其乐融融的餐桌氛围,也能避免疾病通过餐具传播,营造更健康的餐桌风尚。”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说。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陈炜伟王雨萧)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2日表示,各地批发、零售市场大米、面粉、食用油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