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的课堂
黄侃是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拜章太炎为师,受小学、经学教育,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教授。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授道的方式和风采尤其受到学生们的称道。
黄侃上课喜欢咏诵诗章,抑扬顿挫,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在课堂上,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跟着黄侃唱和,整个北大到处都能听到这种调子,被师生们戏称为“黄调”。黄侃讲课也吸引了许多外系的学生,原本是哲学系的冯友兰也前去听讲,放假回家时学习黄侃咏诵的调子读给妹妹冯沅君听,从而将冯沅君引上了文学的道路。
黄侃上课讲《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一不带书,二不带讲稿,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们偶尔好奇下课后去查黄侃在课堂上引用的论据,发现黄侃说的竟然一字不漏、一字不错,不由啧啧称奇。
黄侃的学生曾回忆,黄先生是带着感情去教书的。《说文解字》这本书很枯燥,要是一般地讲授知识,谁也难以坚持听下去。可是黄侃在讲每个字时,是带着爱憎的感情去讲,他把自己变成书中的人,书中的人笑了,他笑,书中的人哭了,他也哭。所以他讲起每个字来,学生们都和老师同呼吸,和书中的字同呼吸。有一次,黄侃讲授《说文》,说到“荠”字,他先解释该字的字形、音韵、训诂,最后忽然说:“你们记着,荠菜馅的饺子最好吃!”全班大笑,于是学生们对这个“荠”字印象深刻。
为了讲授好《说文解字》,黄侃曾圈点校读《说文解字》五次,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他给学生讲课时,每一次都有新的内容,学生们说,听黄先生的课,百听不厌,常听常新。有一天,黄侃的学生为他拿皮包时发现包内有本许慎的《说文解字》,翻开一看,那书上笔记太特别了:书上全是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笔写的,有朱笔写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全书9300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讲法;别人的讲法,有的他肯定,有的他否定,一并都记在了上面。学生看了黄侃所读的那本《说文解字》后,问道:“先生,你这批在书头上书边上的东西,颜色各异,字又那么小,谁还认得呢?”黄侃半开玩笑说:“我要人认得干吗呢?别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内容,我就不是研究《说文》的第一人了。”
训诂学家陆宗达是黄侃的学生,有一次在课堂上向黄侃请教《说文解字》,黄侃一个字也没给有陆宗达讲,而是送了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给陆宗达,说道:“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言而行。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本已经让陆宗达读得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就将此书扔到了书堆上。下一次去见黄侃,陆宗达送上第二本已经被他圈点得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时,黄侃点头说道:“再去买一本。”三个月后,陆宗达又一次将一本翻得破烂的《说文解字》送给黄侃说:“老师,是不是还要再点一本,我已经准备好了。”黄侃说:“已经标点了三次,《说文解字》你已经烂熟在心,这文字之学你已得了大半,不用再点了。以后你做学问也用不着总翻这书了。”这次,黄侃才为陆宗达讲起了研究学问的事情。许多年后,已经成为现代训诂学泰斗的陆宗达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说,就是当年翻烂了三本《说文解字》,从此做起学问来,轻松得如庖丁解牛。
黄侃的一生,狂放不羁,多有瑕疵。但是黄侃课堂上不拘一格的授课风采和高深的学术素养,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侃门下的许多学生都以黄侃为榜样,专精于学术,很多人都成为了学术界的佼佼者,他的学生也被国内学术界称为“黄门侍郎”,可见黄侃的影响之大。
新闻推荐
丰巢“超时收费”引发部分小区反弹。家住杭州东新园小区的用户徐先生爆料:在自家楼下看到了业委会和物业贴出的通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