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武器为教育护航□ 潘铎印
无论中考、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都攸关千千万万考生的受教育权利。组织过程是否合规,录取环节是否公正,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而近期被曝光的几起舞弊案中,却都存在“留后门”“开绿灯”“钻空子”等猫腻。以山东冠县冒名上大学一案为例,受害者高考成绩546分没学可上,而高考成绩303分的人却顶替她上了大学,这样的结果,是对教育公平底线的践踏。
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应当说,这些年来,相关部门为保障教育公平作出了巨大努力、成果显著。但被曝出的考试舞弊案,也充分说明维护教育公平的防线仍然存在一些“缺口”。筑牢防线仍是呵护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
教育公平不容挑战,挑战教育公平就是触犯法律底线,对不法行为必须“零容忍”,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高考等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等行为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对待每一个考试舞弊案,不论是陈年旧事,还是眼前新案,都要严查彻究,绝不允许再有猫腻“改写”招生规则,挑衅教育公平。
筑牢教育公平防线,严厉打击教育领域腐败现象,需高高举起法律利器。要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管,用制度堵住漏洞,让别有用心者无机可乘;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铲除腐败“毒瘤”,还教育一片净土。
具体而言,针对近期几起招生舞弊案,有关地方和部门必须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查个水落石出,对各种违法违规操作一查到底,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以警示社会,严守教育公平底线。
新闻推荐
巧立名目新华社发网络上动动手指,验证一下身份,就能轻松借到钱……相对传统借贷,网络借贷因审核周期短、放款流程简单而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