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淡启示 一个村庄的垃圾分类探索
3月10日清晨,68岁的云大吉起床后走到院子墙角,将一袋“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拎出来,准备丢到村口的垃圾桶里。在他走过的大半个村庄里,绿草如茵,地上见不到一片垃圾。
“还是老家好啊!你看我们的村子,这么干净,这么漂亮,住着可舒服了!”见到海南日报记者采访,老人家用自豪而响亮的声音说,定居在香港的儿子一再打电话催他去香港,但他还想在老家多住一段时间。
湖淡村村民小组,隶属于文昌市冯坡镇昌里村。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杂乱,蚊蝇纷飞。现如今,村庄洁净有序,村民不仅不乱丢垃圾,还学会了将垃圾分类,啤酒瓶、包装箱等可回收的垃圾,被整齐地聚拢在各家庭院里,等待被回收。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小刚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虽然出台过垃圾强制分类的相关规定,可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各地都在摸索制定地方法规,需要主管部门牵头,从源头到最终处置形成有效管理体系,湖淡村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推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村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困扰全国各地的垃圾问题,为何在湖淡村得到解决?
A
丢个垃圾
用得着那么费事?
推行垃圾分类,培养分类意识和习惯是老大难
从冯坡镇墟到湖淡村有七八公里的路程,由于地处偏僻,湖淡村一度贫困。云大吉年轻时就外出闯荡了,他去过泰国,也曾在广州、深圳等城市生活,最后定居香港。在城市,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居住的环境比农村干净”。
“可是,为啥我们的乡村不能变干净呢?”早在1994年的时候,云大吉就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每次回村,他都有意识地将自家的垃圾收集起来存放。后来,临近的凤尾墟有了垃圾桶,他便骑摩托车将垃圾送到3公里外的镇墟。当时,有村民不理解,还嘲笑他:“丢个垃圾用得着那么费事?”
面对嘲笑,云大吉没有辩解,仍坚持送垃圾,并将自家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无独有偶,同样从湖淡村走出去的云天龙,2013年去日本考察,看到日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很整洁,老人、青年、小孩,都不会随手乱丢垃圾,懂得将垃圾分类。他一下子想到自己的家乡:“湖淡村也可以这么做吗?”
2014年,回到海南的云天龙,首先倡导和推动在他们公司开发的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他争取到海口市环卫局的支持,为小区居民每家每户发放了两个垃圾桶,再通过物业管理处对社区居民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养成不乱丢垃圾和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的习惯。
然而,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少再有人乱丢垃圾了,但是大多数人仍没有分类的意识,不清楚该如何将垃圾合理分类,回收来的垃圾通常还需小区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
城市尚且如此,要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岂不是更难?这是很多人的疑虑。但是,云天龙和湖淡村的一批乡贤、党员和村干部并没有放弃尝试和努力。去年下半年,他们正式提出在村里实施垃圾分类。
B
哎呀,老父亲被曝光了!
美丽乡村建设论坛开到了村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人心,邻里亲友互相监督提醒不能在维护村庄环境方面“掉队”
虽然早已在外地有居所,但每年春节前后,云大吉都会回湖淡村住一段时间。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近两年,也有其他村民像他一样,在家里放置了垃圾桶,将垃圾收集清理,而不是随手倒在路口或是小树林里。
偶尔,也有村民陋习难改,随手就将垃圾丢在了草地上,如果其他村民见到了,会拍下照片发在村子的微信群里“曝光”,这个群叫“湖清云淡”。有一次,在深圳工作的村民云天鑫在微信群里看到,家中70多岁的老父亲乱丢垃圾被村民拍照“曝光”了,他立即打电话告诉父亲不能在维护村庄环境方面“掉队”。现在,乱丢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
在海口工作的云天龙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回村,他常常和村干部聚在一起,甚至把村民请到家中吃饭,商量怎么把村庄环境整治干净。
湖淡村外出村民约占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所以村里一直有个传统:每年春节大年初三都会举行团拜会,返乡青年和全体村民会聚在一起。趁这个机会,云天龙等人倡导举办了“美丽乡村建设论坛”,并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参加,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
85岁的村民陈金英,原本习惯随手将垃圾丢到山里或是树丛间,今年春节,她第一次将家里的垃圾送到村子水库边的垃圾桶里。“虽然要走大概10分钟的路,但活动活动也挺舒服的。”陈阿婆说,看到村子越变越美,她住着也舒心。
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2018年,湖淡村实施了4大工程:一是对村内破旧危房进行全面清理,共拆除了10余间危房,清理了村庄卫生死角和破旧房屋的建筑垃圾,腾出的空地种上了草皮;二是完善村内的路网,硬化的水泥路基本连接到每家每户;三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灯光球场,丰富了村民的休闲文化生活;四是整合多方资源,筹集资金对村内池塘进行改造,修缮堤坝、水利灌渠等设施。
70岁的村民云天宏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的家离山塘水库很近,庭院四周都是草坪和绿树。每天,他除了读书看报、喝老爸茶,最大的爱好就是修剪花草,把庭前屋后打理得井井有条,像座小花园。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在城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往老家跑。这时,他就乐呵呵地“炫耀”:“你看,农村只要把环境卫生搞好了,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呢!”
C
干净的村子,孩子们更愿意回来
人居环境好,回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老人们也更有动力呵护好村庄环境,村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从提出实施垃圾分类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湖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村看不到一处露天的垃圾,甚至连苍蝇蚊虫都比别的村子少很多;家家户户庭院里都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装矿泉水瓶、废纸箱等可回收的垃圾,一个用来装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则统一放在村文化室。
为什么湖淡村村民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云天龙认为,一是该村前期进行的环境卫生整治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既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共同维护好村庄卫生环境,对每个人都有利;其次,该村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团结和睦,其中不少村民有在城市生活的经历,有处理好垃圾的习惯和意识;第三,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熟人社会,容易形成监督机制和道德约束力,例如一些外出工作的年轻人也会对在老家的亲人进行监督和教育;四是制度保障,2016年以来,湖淡村就开始了保洁员制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
村民云天化的儿媳妇王咸花平时在琼海工作,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曾系统地研究过城市垃圾分类。今年春节回家,她专程带回一些垃圾样本,在村文化室给村民们上了一堂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的讲座。
村民云翠兰的外孙女王美茵在文昌市文城镇读小学六年级,今年春节到外婆家时,也学习了垃圾分类方法。现在,她每天跟外婆通电话时总不忘问一句:“阿婆,你将垃圾分类了没?分得对不对?”一说到这儿,老人家就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干净舒适的村子,让孩子们更愿意回来,老人们也更有动力呵护好村庄环境。
湖淡村村民小组组长云天春介绍,村民主要将垃圾分为三种类型: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其中,可回收的垃圾由村民保存在家中,村里联系了废品收购站,每隔十天半个月上门收购;不可回收的生活类垃圾,由村民收集后投放在设在村头的垃圾桶里,由保洁员清走,日清日毕;有害垃圾,统一放在村文化室,由市环保部门来处理。
负责冯坡镇昌里片区垃圾清运的保洁员符彬注意到,相比其他乡村,湖淡村不仅垃圾少,垃圾桶也是最干净的,因为大家都自觉把垃圾投放在桶内,很少堆放在桶外,所以清运时方便省事。
村民云天松平时在海口工作,现如今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妻儿回村。“村里空气好、环境好,小孩子有玩耍的空间,都愿意回来!”他说,湖淡村的人居环境好,回乡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村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D
湖淡探索带来的
不仅是村容村貌的变化
垃圾分类实践赋予乡村新活力,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旅游和高效农业,推进乡村振兴
“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的提升,是村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动力。”海南大学教授钟哲辉说,美丽乡村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湖淡村能够做好垃圾分类,离不开村民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总结湖淡村垃圾分类实践之于乡村振兴的意义,钟哲辉认为:一方面,湖淡村探索实施“一核两委一会”村级管理模式,村干部、党员以及外出返乡人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值得其他乡村学习;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村里的事变成大家的事,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云天龙没想到,由于村民对环保理念的认同,湖淡村的发展规划得以顺利推进,例如村里一座正在改造中的山塘,淤泥已经堆积了60多年,清理费用预计近10万元,当他提出从村集体收入仅存的10余万元中拿出10万元来完成这项环保工程时,竟然没有一个村民反对。
冯坡镇昌里村党支部书记云大德说,看到湖淡村的变化,其他村庄村民都很佩服,接下来,将组织其他村庄村民到湖淡村参观学习,同时引导大家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高效农业产业,例如民宿、农家乐等,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赋予乡村新的活力,“有了绿水青山,湖淡村正在着手谋划发展新产业”。
文昌市冯坡镇人大主席邢增露说,湖淡村村民实现垃圾分类的事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住建、水务、农业等部门以及其他乡村群众纷纷前来调研、参观,文昌相关部门将支持乡村建设污水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
(本报文城3月14日电)
总策划:曹健韩潮光陈嘉奋蔡潇
执行总监:齐松梅许世立
版面设计:张昕
H5统筹:汪洪韩静
H5文案:陈旖旎韩静
H5设计制作:王婉舲
视频拍摄:袁琛
视频剪辑:李玮竞
新闻推荐
3月12日,记者从琼海市公安局获悉,为确保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警卫线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琼海市公安局决定从3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