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振人心 一手兴产业
上接A01版
“过去村里遇到红白喜事,都爱大操大办,一两万元一天就花出去了。”在他看来,村“两委”科学倡立村规,运用民约管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推进婚丧喜庆和殡葬改革,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引导村民,渐渐带来村风民风的整体提升。
长安村的蜕变,是琼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琼中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乡村大舞台116座、标准化卫生室84家、村小组文化室102个、农村书屋100个,实现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的同时,充分发挥“一约二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开展乡风评议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抓产业,盘活“人地钱”资源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没有产业,乡村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
过去几年,长征镇南什村便一直面临着这样的窘境。“村里产业发展滞后,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不少农田抛了荒。”南什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万家顺介绍,经过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的多方考察,最终决定用一招“借鸡下蛋”,盘活村里的50亩闲置荒地,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
由帮扶干部出面向银行争取金融支持,南什村5户村民申请到贷款后,分别出资5万元抱团入了股。“村里引进公司负责种苗、技术与销路,我们只需负责百香果生长期的管理工作,根本没有后顾之忧。”南什村村民许明华说,这段时间大伙儿抢着动手平整土地、搭架子,百香果种植基地雏形已现,预计年底便能迎来第一轮盛果期。
乡村产业一池春水被激活,如今在琼中并非“盆景”。
上安乡什育村采取“村集体+公司”的模式发展“短平快”巴沙鱼养殖项目,中平镇南坵村将农村闲置房舍改造为可经营的住宿业态,湾岭镇岭门村将企业、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捆绑起来发展养猪产业……琼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因村制宜盘活“人、地、钱”三要素,产业兴旺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本报营根10月7日电)
新闻推荐
菜来了 2200吨应急蔬菜瓜果昨抵琼,菜价将逐渐恢复正常 “剑鱼”余威犹在 琼岛强降雨天气持续至明日
蔬菜保供车辆抵达港口(海口市委宣传部供图)本报讯随着热带低压“剑鱼”减弱,琼州海峡昨日10时恢复通航,海口市政府协调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