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琼中> 正文

遇见现代版“桃花源” 琼中脱贫摘帽,描绘乡村振兴新景

海南特区报 2019-10-29 11:19

吊罗山乡响土村近年来,琼中大部分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本报讯从“44”到“0”,这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脱贫退出的贫困村数量。从“34.6%”到“0.22%”,这是琼中脱贫摘帽的贫困发生率数据。

秋风徐徐,虫鸣鸟啼,最是好风景——蓝天白云下,阡陌碧野,水泥硬化延绵村里;庭前屋后、屋里屋外干净整洁;捧着大捆桑叶的老乡与拉着浓香蜂蜜的阿哥,比着今天谁的收入更多……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画面伴随“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在琼中描绘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景。

以前,琼中还顶着“老少边穷”的标签,许多百姓还戴着“贫困帽”。“贫困”像个掣肘,钳制着黎苗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遐想。“不惜脱几层皮”的琼中干部用5年时间,兑现2014年立下的“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军令状——累计减贫35723人,退出贫困村44个,贫困发生率从34.6%下降至0.22%……“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琼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讯员陈欢欢记者韩建东文/图

A

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实现稳定脱贫

“从前家徒四壁,如今脱了贫,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能赚更多钱,让全家人过得更好。”琼中营根镇新朗村脱贫户王成轩感慨道,是家里的产业给了他脱贫的底气,也是产业给了他致富的信心。

王成轩一家8口人,妻子与儿子均身患残疾,还有几个正在读书的孙子,家里劳动力不足让他曾经一度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直到帮扶干部来到家中,给他送来了危房改造补贴、教育扶贫补贴,引导他在2016年加入了养鹅合作社,还时不时地在村里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

“三年来养鹅合作社分红超过3万元,全家搬进了新盖的平顶房,孙子上学不愁了,看病报销达到了90%以上,政府都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还有啥好愁的?专心干活赚钱就好哩。”王成轩笑着说道,家里还打算响应号召,发展新产业红米种植,只要勤劳肯干,日子就能越过越红火。

乡村振兴,从脑中“一张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此外,琼中三箭齐发破解“三保障”难题。一箭破解“住房难”,出台危房改造三年滚动计划,针对“四类人员”CD级危房,琼中按每户补助不超过6万元标准,落实“五个直观”改造工程;二箭破解“上学难”,率先在全省实现贫困家庭学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体系;三箭破解“看病难”,建立健康扶贫“七道防线”,让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

近年来,琼中大部分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如今,琼中已经摸索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基地+贫因户”和“种养大户+基地+贫因户”等四种产业发展扶贫模式,让产业扶贫走上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的发展道路。目前,琼中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29个,规范运营专业合作社480家。

琼中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选择特色产业,打造产业扶贫帮扶模式。以九大特色产业为抓手,齐头并进,既发展桑蚕、稻鱼共生、养鸡、养鹅、养蜂等5类“短平快”产业,也发展养羊、养牛、种益智、种油茶等4类中长期产业,构建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B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走进吊罗山乡响土村,山上云雾缭绕,溪水环绕村庄,空气清新润肺,仙境不过如此。

吊罗山乡,是距离琼中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但夏天的吊罗山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记者来到大丛村看见,一栋栋两层别墅整齐排开,这是民居亦是民宿。大山深处的船型屋客栈村宛如古代的驿站,别有风情。这样漂亮的两层楼房总共有15栋,每一栋楼房的一楼住着两户人家,二楼的三间房用来接待游客,总共能容纳近100名游客同时下榻。因此,大丛新村算得上是琼中具有规模化的乡村客栈了。

“从前我们村偏僻、落后,村里人都往外跑,更别提想有外人来村里了。”大丛村村民王秋梅说道,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驴友每年都会来村里游玩、露营、吃饭、住民宿,就连村里的小孩、小狗都不怕“生”了。

2018年响土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户134人已经全部脱贫。近年来,随着琼中扶贫工作的深入,该村在帮扶干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闭塞山村拿到了“金钥匙”,大力发展槟榔、橡胶、益智和种桑养蚕等产业,正在打开致富之门。响土村是琼中开展富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缩影。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作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琼中,深知实现生态宜居,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加生态产业和服务供给。

近年来,琼中以路网、水网、电网、气网、光网“五网”建设为重点,率先在全省开展管道燃气进村工程、率先在全省推行“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道路硬化通达率、自来水普及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电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实施生态旅游脱贫工程,创建推广什寒旅游扶贫模式,投入6000多万元升级打造云湖、红岭等10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五大旅游片区及16个特色旅游村寨,带动876户3478人参与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开发等业态。让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生活富裕”得以实现,让良好生态成为永不枯萎的“摇钱树”。

C

文明和谐乡风浸润美丽乡村,村民干活更起劲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

夜幕降临,点亮灯火,在琼中上安乡长安村委会门前音乐声、欢笑声在山间回荡。“入秋了,收获的季节到来了,今天我们跳割稻舞庆祝下,怎么样?”长安村文艺队队长王春兰边说边兴奋地跳着,约20余人的文艺队立即跟着乐曲跳了起来。广场上,跟着音乐跳动的还有村民和小孩。

“现在大家都聚在一起娱乐。”王春兰笑着告诉记者,村里以前男女老少都爱打麻将,白天都不想干活了,风气很不好。这样的改变,来源于近几年。随着琼中乡村振兴战略吹响号角,村里组建了文艺队、篮球队等文娱队伍,丰富了村民的生活,精神状态一改前态,戒掉了“搓麻将”的陋习,村民们白天干活更起劲了,一到晚上便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村民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长安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龙著波说道。长安村的改变仅是琼中乡风文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琼中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乡村大舞台116座、标准化卫生室84家、村小组文化室102个、农村书屋100个,实现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

组建农民黎苗歌舞文艺队,开展黎苗歌舞专场演出、全民健身等民族文体活动,“学文化、重文化、强文化、促和谐”的氛围浓厚。倡导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一约二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推进婚丧喜庆和殡葬改革,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热闹过后,上安村回归寂静,大家各自道晚安回家。“感谢党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村里村外大变样,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嘞……”王春兰现编的海南话歌曲飘扬在夜空,唱出了琼中百姓的心声。

新闻推荐

垃圾分类提升村庄颜值

■本报记者李梦瑶通讯员林学健10月6日15时许,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贝湾村垃圾收集员林开平开着一辆垃圾收集...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