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特色产业兴 脱贫门路多
特约记者秦海灵
通讯员林学健
青瓦白墙的新式民居依着山势错落分布,仿木栈道蜿蜒架空在翠绿葱茏的桑田中,不远处的蚕房里,村民们正忙着将刚刚收割的桑叶剪碎给蚕宝宝喂食……盛夏时节,走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脚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景象。
从守着水田过穷日子,到几乎家家户户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岭脚村的蜕变不过几年光景。“过去种地只为填饱肚子,如今我们靠着种桑养蚕不仅脱了贫,更盖起了新房子。”在岭脚村村民陈世锦看来,正是有特色产业作支撑,才让他们奔小康的脚步愈发铿锵。
岭脚村的“桑农”,只是琼中众多尝到特色产业甜头的村民之一。近年来,琼中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选择种桑养蚕、种益智、养羊、养鸡等9类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积极引导农户由“多、零、粗”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一批批特色产业落地生“金”。
抓特色
产业拓展天地宽
7月16日上午,琼中什运乡青祖湾村的青翠桑叶随风摇摆,脱贫户王理辉在蚕房里忙着清理消毒蚕床,准备饲养今年的第三批蚕。“前两周刚卖出今年第二批蚕茧,挣了1600多元呢。”提及养蚕收入,王理辉难掩心中欣喜。
过去,青祖湾村村民们大多靠几亩稻田勉强度日,部分人想发展新兴产业,囿于缺资金少技术,只能作罢。“种桑养蚕见效快、效益好,技术成熟,一年赚个一两万不成问题。”王理辉介绍,得益于琼中大力发展“短平快”特色产业扶贫,他于2018年8月通过什运乡政府牵线开始发展桑蚕产业,如今不仅从破旧瓦房搬到小平房,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靠着桑蚕产业走上致富路的,不只是王理辉。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琼中种桑规模已逾3万亩,包括1793户贫困户在内的5500多户农户从事桑蚕养殖,累计收获700万斤蚕茧,养蚕农户户均增收达1.61万元。
稻改桑让土地效益倍增,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叠加效益?
琼中和平镇堑对村选择在橡胶林下套种益智、养殖黑山羊,不久前又刚刚种下一批咖啡苗,让一块地产生多重效益。“原先村里耕地少,村民们只能守着几亩橡胶、槟榔地过穷日子,村集体经济更是"口袋空空"。”堑对村村委会副主任胡开君介绍,在因地制宜引进多种特色产业后,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20万元。
类似于堑对村的农业产业转型故事,在琼中并不少见。利用山坡地发展绿橙产业,利用水旱田发展桑蚕产业,利用热带雨林丰富的蜜源养蜂……依托资源、气候和区位三大优势,琼中因地制宜做足特色产业文章,优先扶持种桑养蚕、养山鸡、养鹅、稻鱼共生、养蜂等5类短期见效快的特色产业,辅助扶持养羊、养牛、益智、油茶等4类中长期产业,有选择性扶持发展铁皮石斛等其他产业,正让乡村山野遍地生“金”。
创模式
“抱团”发展致富稳
每天清晨,琼中红毛镇坎茂村村民王国敏都会早早出门,直奔村里的黑山羊养殖栏舍。“我现在每天负责在合作社打扫卫生、照顾羊崽,可以领工资不说,还可以学到技术呢。”王国敏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靠着合作社分红及务工的收入,他早已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
当上“羊倌”,对于王国敏而言算是梦想成真。前些年,琼中不少群众都靠着养殖黑山羊挣了钱,勾得他心里直痒痒,可一想到缺乏技术、市场销售难、规模小等难题,不禁又打起“退堂鼓”。“一个人单打独斗,力量始终太小。”王国敏说,直到2017年红毛镇探索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这才让他鼓足勇气开始接触黑山羊养殖产业。
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近年来琼中摸索出“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击破“产业单一”“孤立无援”等病态产业发展困局,深化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打消贫困群众的顾虑,致富道路更加稳当。
“基地的山鸡养殖规模大,销路不用愁,利润高分红自然也多。”在琼中黎母山镇干埇村山鸡产业发展脱贫示范基地,当地村民覃国光和母亲成了同事,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6000余元,再加上年底分红,一家人年收入达近9万元,早早实现了脱贫。
2018年11月,该养殖基地按照“村集体+基地+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32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同时带动9个贫困人口稳定就业。2019年9月,基地实现第一次产业分红,分红资金达42.85万元。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琼中依托“四种模式”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27个,规范运营专业合作社48家,引导经营主体带动一批脱贫户在生产中学习技能,实现抱团发展、高质量脱贫。
促转型
“农旅”融合活力足
6月20日上午,琼中周末爱心扶贫集市在海口市万绿园迎来“首秀”,该县10个乡镇50多户农户带来的蜂蜜、山鸡、灵芝、高山云雾茶等60余种农副产品现场开售。“开市不到3个小时,我们的蜂蜜便全部售罄,挣了1700多元。”回忆起当天的火爆盛况,琼中吊罗山黎苗寨养蜂合作社社员陈明军至今难忘。
这是琼中通过消费扶贫助推特色农产品走俏市场的真实写照。瞄准消费扶贫集市与电子商务扶贫相结合这一关键路径,近年来,琼中积极引导种养户由“市场叫卖”走向线上线下转型升级,推动该县“土特产”畅销省内外。目前,该县以打造湾岭互联网农业小镇为重点,利用“冬交会”“农博会”等活动推动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共建成25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特色农副产品网络交易额累计超过1000万元。
线上电商和线下扶贫集市,不仅带动了琼中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慕名走进琼中,推动琼中“农文旅”向纵深融合发展。“每年都会在网上买好几次琼中山鸡蛋和蜂蜜,今年特意过来琼中当地买,顺便带着家人来感受这里的好生态和民族文化。”几天前,来自浙江的游客蒋女士入住琼中堑对村的民宿,临走时拎了满满几袋“战利品”。
以一瓶蜂蜜或一颗山鸡蛋为起点,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和蒋女士一样,来到琼中开启享受生态、追寻低碳的悠闲乡村之旅。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近年来琼中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琼中蜂蜜、桑蚕等特色农业产业与“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有机融合,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带动周边观光旅游产业,逐渐描绘出一幅“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钱景”。
(本报营根7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驾驶重型货车超载100%以上 一司机被琼中交警罚款2000元记6分暂扣驾照6个月
交警查获超载货车本报讯(记者李传敏通讯员孔德南)7月7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治超组联合公路局执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