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暑期沉迷短视频怎么办专家表示:“围堵”方式不可取,家长应多些陪伴,加强正面引导
暑期过半,读初二的女儿几乎每天都捧着手机傻笑,偶尔还会对着手机镜头拍摄视频,这让海口市民徐强忧心忡忡。
“孩子一有空就刷抖音,一看就停不下来”“平台推送的视频内容参差不齐,很担心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今,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日益火爆,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让许多家长担忧不已。近日,海南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团中央调查发现:
游戏退居二线,短视频迅速“崛起”
路人自导自演的搞笑视频、美妆博主的日常生活、旅行达人分享世界美景……暑期,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初二学生小璐几乎每天都在手机上观看这些短视频。“越看越有趣,很难停下来。”小璐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如果不是家人拦着,她没准能看上大半天,直到手机电量耗尽为止。
为了阻止女儿沉迷于短视频之中,徐强好几次都从她的手机上删掉这些APP,但是孩子总会偷偷重新安装。反复数次后,亲子关系也受到一定影响。
采访中,海南日报记者发现,一些热门的短视频内容是不少中小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分享和讨论短视频也渐渐成为青少年社交中的一项内容。“我们班超过一半的同学会看抖音,有的同学还会模仿拍摄舞蹈视频。”三亚小学生小斌说。
“不了解这些视频的内容,很难融入同学们的日常谈话中。”小璐说,这也是她接触短视频的初衷。后来,小璐对平台推送的一些美食、美景小视频很感兴趣,自己也开始学习拍摄并制作视频。这些小视频在网上有了一定浏览量并获得同学认可后,小璐感到很有成就感。
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去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提到,中国青少年目前“使用时长在两小时以内”的互联网行为中,游戏退居二线,短视频则迅速“崛起”,逼近一线。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
为何沉迷短视频?
一是内容形式博眼球,二是逃避现实的心理动机
孩子们为何喜欢看短视频?三亚市吉阳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心理咨询师任重认为,短视频之所以容易让人上瘾,主要原因是其内容新奇、种类繁多和轻松幽默。
“如今青少年对短视频上瘾的现象并不罕见,有些学生不仅是短视频的观看者,也成了短视频的传播者。观看和传播短视频满足了他们娱乐、自我表达和社交等需求。”三亚市第二小学校长王迎春说。
有专家分析,城市的文化服务内容较为丰富。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更容易沉迷于短视频之中。“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能够获取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较少。加上父母的陪伴较少等因素,一些孩子的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有的孩子只能从观看短视频中获取短暂的欢乐或打发时间。”王迎春说。
有专家指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和沉迷游戏、网络的心理机制相似,大多出于逃避现实的心理动机。如果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往往更容易迷失在虚拟世界中。
专家提醒:
短视频并非都是“洪水猛兽”,正确引导是上策
事实上,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除了一些娱乐搞笑的视频外,也不乏优质的学习内容。
“陶渊明是个特别有幽默感的诗人,如果没有认真品读,你就感受不到他的幽默之处。他第一句诗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又来一句"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成这个水平,绝不写诗……”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凭借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在网上“圈粉”无数,目前在抖音平台上拥有300多万粉丝。许多人从他的授课视频中受益良多。
“日益火爆的短视频并非都是"洪水猛兽",其中也有值得青少年学习的内容。”任重说,家长和学校不应想尽办法阻止孩子接触这类新兴事物,而是要进行正确引导,让青少年接触更多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短视频。
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侧重于向青少年推送适合其年龄段的视频内容,包括课程教学、人文历史、传统文化、自然科普等优质内容。王迎春建议,家长可以在视频平台上选择“青少年模式”,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短视频中学习。
“如果孩子已经成为"抖音控",家长还一味遏制,可能会引发亲子矛盾。这种"围堵"的方式并不可取。”王迎春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走近孩子、了解孩子,重视孩子实际的情感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减少其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有专家表示,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短视频,鉴别内容的优劣,逐步建立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研判能力。
新闻推荐
蔡曜泽在一线。亚沙会主场馆建设用地拆迁前。亚沙会主场馆建设用地拆迁后。本报记者杨洋吉阳区:自我加压,100天完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