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气短” 医护情长 三亚中心医院多学科联合抢救危重症咯血患者
本报记者王鑫通讯员李微蕾孟蕴蕴
“医生!医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全家的希望,他还那么年轻,请你救救他吧!”近日,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传来了患者家属的呼救声。
病情危急:
连日咳嗽引发咯血
今年40岁的符先生连日来突发咳嗽,咯血约400毫升,胸闷、气促明显,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被家人紧急送往三亚中心医院急诊科治疗。CT提示空洞型肺结核,接诊医生给予抗感染、止咳、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好转后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
由于患者咯血量增多,加上呼吸急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郑辉才和管床医生沟通后,将患者转入呼吸监护室(RICU),并请介入科会诊后,送入介入科行动脉栓塞术。
术前,患者突发气短,血氧饱和度下降到72%,无法平卧,只能立即中断手术,返回病房。郑辉才和管床医生立即与家属沟通。征得同意后,在介入科主任梁冬的带领下,医务人员不顾个人暴露危险,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同时使用气囊辅助呼吸,经气管插管吸出大量鲜红色血,血量40毫升。
郑辉才说:“患者抗酸染色呈阳性,传染性极强,但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对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不能有丝毫犹豫。”
全程守护:
各环节紧密配合为生命保驾护航
气管插管完成,患者并未脱离危险,郑辉才又紧急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病房纤维支气管镜,再次吸出大量鲜红色血量约30毫升。随后,经纤支镜下滴肾上腺素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最终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
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必须送入介入科做动脉栓塞术,但是由于患者是气管插管患者,脱离呼吸机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立即启动MDT(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梁冬和郑辉才以及介入科医师陈海金会诊后认为必须为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术。经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介入团队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紧急为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在介入科,郑辉才为患者捏气囊辅助呼吸,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安全返回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对于家属来说,这是希望;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鼓励,每一个生命都不能轻易放弃。”郑辉才说。
此前,转运患者去介入科过程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们保持高强度护理并备好抢救药物,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同时,该科两位护士长持续按压呼吸囊,保证心电监护、镇静药物、止血药等都不能暂停或脱落,做到安全、有效、快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杨仁健说:“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我们的护理团队一直在手术室外等候,一旦出现任何情况,我们都能和主任熟练配合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生命。”
由于介入手术时间久,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并未在90%以上。经验丰富的梁冬和杨仁健考虑到患者可能出血量大,已经堵住气管插管,随即进行床边气管插管下纤支镜术,直到吸出已经凝结的血凝块,证实了他们的判断,患者又一次脱离危险。
再生变故:
果断处置化险为夷
几天后,随着患者情况逐渐稳定,咯血量减少,梁冬查房时说准备拔管。10时30分,患者拔管成功,一切平稳。14时30时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值班医生立即抢救,再次插管。患者血压下降78/50mmHg,静脉穿刺困难,在梁冬的带领下,医生立即由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动脉血压监测,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使患者又一次脱离危险。抢救室外的家属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眼泪刷的流了下来。
近日,符先生经过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他的家属为医务人员送来一面锦旗。
回想起在医院度过的69天,符先生说:“过去的这些天给我很多感触,我是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插管的时候我不能讲话,但能听到医生和护士在我耳边一次次的鼓励,告诉我一定要撑下去。”他说,是医护人员给了他新的生命,让他的家庭重燃希望。
新闻推荐
11月15日,位于三亚海润路的趣佰全球跨境购免税体验城顾客盈门。本报记者李学仕摄位于三亚海润路的趣佰全球跨境购免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