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梗多发期 别让“心”不堪一击
本报记者卢智子
“好端端一个人,怎么突然就心梗了?”今年51岁的魏先生喜欢吸烟,是个“老烟枪”,平时血压较高,但从未在意,也未接受过正规治疗。前不久的一天晚上,魏先生和往常一样,饭后散步,欣赏三亚夜景。突然,他感到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憋闷感,他立即停止活动,但疼痛仍持续不能缓解,并逐渐加重。
见状,一旁的家人赶紧催促魏先生到医院就医。来到三亚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后,医护人员迅速给魏先生做了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是一种相当危险的疾病,在发病后的头几个小时内病死率很高,大约2/3的患者在被送到医院前已死亡。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进入12月以来的短短10天时间内,医院心内科已收治了60余例急性胸痛患者,手术近20台,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87岁。
据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心梗患病人数约250万。“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是中国人疾病致死的最主要杀手。”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国内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潘闽教授说。
目前,潘闽暂定每周三全天在市人民医院门诊三楼内科6号诊室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今天,他将结合临床经验为读者科普心梗相关知识,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如何避免猝死悲剧上演。
为什么秋冬更容易发生心梗?
心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每年的秋冬季,心梗的发病率都会攀升至全年高峰,北方高寒地区表现更为突出。
“室内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潘闽介绍,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感到寒冷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此外,冬天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易发。
男女心梗各有什么特征?
“尽管心脏的生理构造不分男女,都一样,但男女在冠心病、心梗的发病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潘闽介绍,据既往的研究结果,冠心病发病男女比例为2:1。在50岁前,女性冠心病患病率低于男性,心梗和猝死少见于55岁以下的女性,这主要是女性在绝经前雌激素可起保护作用。
另外,男性一般不良的生活习惯较多,如吸烟、酗酒等,且在吸烟、饮酒的同时,还摄入了大量高胆固醇食物。但冠心病发病并不是一直“优待”女性的,在绝经后,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到75岁后,男女冠心病发病率趋于一致,且心肌梗死后女性的预后较差。
一般心梗有以下几个信号:疼痛、胸闷气短、心悸。其中,疼痛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颈部、牙齿等。
发生心梗该如何急救?
“由于就医早、手术及时,魏先生恢复得很好,次日就可下床活动,术后第5天就康复出院。”潘闽告诉记者,收治魏先生后,他赶紧给魏先生服用抗血小板药,并电话通知导管室及手术医生做好准备。仅10分钟,以潘闽为首的手术团队已迅速到位,开始手术。术中,潘闽发现魏先生前降支血管中段完全闭塞,当即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整个手术仅耗时20多分钟。
“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潘闽提醒,一旦发现有心梗症状,应让患者平卧,保持镇定,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
到达医院后,听从医生的专业指挥,切忌犹豫不决。“截至目前,我院已成功救治各种急性胸痛患者1500余例。”潘闽介绍,作为通过国家验收的“中国胸痛中心”,市人民医院通过整合多学科,利用“互联网+”的高效性,与市120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建设起具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心梗的首发症状为胸痛,但引起胸痛的疾病林林总总。”潘闽建议,不主张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患者自行服药“自救”。当然,既往明确为冠心病甚至做过手术的患者,可自备一些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等。
如何合理预防心梗?
正常人预防心梗,首先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运动过少、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等,其中吸烟是造成心梗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
其次,饮食要清淡,低盐饮食,食盐每日以3~5克为宜,在限盐的同时增加膳食钾的量。少食油腻和高糖食物;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少喝浓茶、咖啡。
心梗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规律服药,及时门诊复查调整药物,不要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新闻推荐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公开征求4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意见的通告
为提升公交线路和有轨电车的高效换乘、方便市民游客出行,我局拟优化调整10路、15路、22路、50路等4条公交线路。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