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渔船唱悠悠
□黄道娟
一湾浅浅的海滩,一方窄窄的小船,一个黑黝黝的汉子,一群光着屁股的小孩儿。这是我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海上人家——疍家人的生活画面。虽然这一幅画面已成为历史,如今每当我经过三亚大桥,路过时代海岸——曾经的水居巷,三亚最繁华、最热闹的市井风貌,总会浮现在眼前。疍家渔民,他们以船为家,以海相伴,以捕鱼为生。
历史上三亚是个小渔村,说的其实就是随处可见的疍家渔民出海打渔的场景。疍家人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民系分支。而疍家人自己认为,他们常年在大海上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自称“疍家”。据史料记载,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疍家人就分布在海南各地,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其祖先大多来自福建泉州和广东南海、顺德等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姐姐嫁入疍家,从此我与疍家结下了不解之缘。接亲那天,姐夫驾着一条小船,船头用大红绸布装饰一新,船头的两个箩筐里放着两条大鱼,表示年年有鱼。傍晚时分,众多亲朋好友各自驾着小船,齐聚男方家赴宴,数十只小船泊在一起,船头相对,用红布搭起凉棚,男女青年对唱疍家咸水歌,一场热闹而别开生面的海上婚礼拉开大幕。
三亚大桥下那一湾浅浅的海滩就是疍家人的棚户区,是城市里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姐姐的家其实就是一只小小的渔船和一个简陋的沥青搭建起来的毛毡凉棚。踩着圆圆的木桩,踏着摇晃的木板,跳过几方小小的甲板,来到船上,一方红布帘遮住舱门,吃喝拉撒全都在渔船上,换洗的衣服、小孩儿的尿布随意地悬挂在船头船尾,五颜六色,“彩旗”飘飘。一幅“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的生活场景。
嫁入疍家的姐姐从此成了疍家渔娘。丈夫出海打渔,她在家里跟着婆婆学织渔网,晒卖剩下的鱼儿虾儿。晒鱼干也晒成了一道风景,简陋的小舱板上,齐刷刷的鱼干成串一字排开,晚风吹过,千鱼齐舞。姐夫打渔归来,姐姐立刻把船划到水居巷码头赶早市叫卖,这是当时三亚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水居巷人群密集,疍民们打渔归来都聚集于此出售,凌晨不到就喧闹开了。各种三轮板车、自行车、手推车人来人往,泥泞的地上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海产品污水流的到处都是,融合在黄泥巴地里,三轮车快速驶过溅起一身脏水。疍家渔娘很能吃苦,头上戴着标志性的竹编大斗苙,脚上穿着大胶鞋,体型壮大,臂膀宽阔,手脚麻利,脚下生风,百把斤的鱼装满箩筐挑上肩就跑,一边跑一边嘴里叫卖着,拨开人群抢占市场最有利的位置。
姐姐有一副好嗓子,没事爱跟着婆婆学唱几曲“咸水歌”。“咸水歌”是疍家民歌,现已被列入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没有固定的歌词歌谱,都是即兴编唱,就一个调,多以情歌为主。姐夫出海打渔时,姐姐在家边哄孩子睡觉边唱咸水歌:哥哥你出海打渔去啰,妹妹我在家织网等你,打着鱼儿归来啰,妹把酒儿给你温……
2004年,三亚大桥周边的水居巷纳入拆迁范围,整编三亚市棚户区水居巷规划大改造。市政府对桥下的疍家渔民逐一登记造册,实施分阶段搬迁。随后几年,姐姐一家也落户河岸边的南边海社区,从海上慢慢过渡到岸上生活。水居巷周边被打造成了时代海岸高档小区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公园。
姐姐上岸居住后,开了一家餐馆。疍家人与大海打了一辈子交道,会用海鲜烹饪各种美食,尤其擅长做海鲜粥。海鲜粥是招牌菜,煲好的粥晶莹剔透,米烂到了分不清米和水。煮好一道粥,不仅选材讲究,做工也非常考究,注重的就是精工细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煮成的粥清淡却富含营养,米粒浓稠而粘密,经过温火熬制,原料的鲜味已经渗入米粒和汤水中,出锅前再加入几颗海南自产的胡椒粒去腥、去寒、提鲜。新鲜肥美的膏蟹和海虾满足了食客们对海鲜所有的幻想,除了膏蟹的海鲜味,而辅料红萝卜粒、西芹粒、花生酱又让粥变得口感清爽、鲜而不腻,粥底浓稠适中,香滑润喉,令人回味不尽,欲罢不能。品尝海鲜粥时先慢慢呡一小口,让软糯的米汁在口腔里消融,一股甘甜鲜香的味道瞬间充满舌根尖,唇齿之间便奏响了美食交响乐。
随着三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姐夫早已“卸甲上岸”,不再出海打渔,成为游艇公司的一名驾驶员。每天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开着时尚的游艇,为来自各地的游客服务。如今在三亚大桥下,破旧的小船、连片的海上疍家人早已成为历史,又脏又臭的渔港变成了豪华的游艇码头。奢华精美的游艇一字排开停泊在湾内,游艇上还配备水果、啤酒、茶点、垂钓工具,供游客选择。时代变迁,租游艇出海游已经成为了时尚。如今漫步码头,时常会看见一对对新人穿着美丽的婚礼服,租游艇出海拍婚纱照,娇美的新娘,雪白的婚纱,映衬着蓝天、白云、大海,一幅色彩艳丽的大美图画。
除了高端大气的游艇码头,依三亚河而建的还有大型广场公园。广场公园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林木葱郁、鲜花怒放、环境幽雅、河风习习。既有曲径通幽的石间小道,也有大型开阔的活动空间。傍晚,广场公园游人如织,跳舞、打太极拳、打羽毛球、散步……在码头岸边,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排队坐上“帆船号”“珊瑚号”游艇夜游三亚湾,畅游三亚河,观赏美丽的三亚夜景。
姐姐的儿子作为疍家后代,海上人家的生活早已是他遥远的童年记忆。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三亚,自己创业开家庭旅馆,每年冬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去年,姐姐参加了所在社区居民出国游,去新马泰玩了一圈,回来和我说道,泰国的海鲜挺便宜,但口感生硬、不甜,没有家乡三亚的海鲜鲜美、爽滑。疍家人早已把三亚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在此处安家,繁衍生息。
姐姐自家大院子里,还存放着当年那一只残破不全的小船。她说,船是疍家人心灵深处的魂,是根,是味道,是回忆,是记录,是见证。她要告诉孩子们不能忘本,疍家人从哪里来,曾到何方,现在何处的故事。姐姐现在依然还唱咸水歌,歌唱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庆山)12月26日,记者从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创三亚一流营商环境,按照《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