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与三亚共同扛起“打赢种业翻身仗”的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符吉茂
南京农业大学与三亚相隔千里,因“南繁硅谷”的建设,双方自上世纪90年代“结缘”。5月21日,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揭牌,推动校地合作更加紧密、校地关系更加“亲密”,成为校地联动、科教融合的一次具体实践。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学校将引导更多科技人才团队、校友资源向三亚集聚,优先把条件适合的科技项目放在三亚实施,优先把最新的科技成果放在三亚转化,优先为三亚培养更多卓越的农林人才,让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真正成为三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南繁硅谷”的引育地。未来,学校将以设立三亚研究院为起点,培育科教融合新典范,共建校地合作新样板,打造发展共赢新标杆。
为何将研究院设在三亚?陈利根表示,海南有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是重要的农业科技试验区,也是解决种源“卡脖子”难题的主战场之一。海南自贸港政策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吸引南京农业大学在三亚设立研究院。
“长期以来,我们双方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渊源非常"深"、关系非常"铁"。我们虽相隔千里,却能始终做到交流不断联、合作不断线。”陈利根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就积极推动大豆南下,为南繁大豆育种保驾护航;而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万建民院士在三亚进行育种“加代”,为水稻新品种“巡诊把脉”;当前,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校长牵头攻关耐热菊花科技难题,助推海南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陈利根说,自上世纪末开始,学校就陆续组织重点平台、重点项目、重点团队进入海南,并积极参与海南省科技项目,为海南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南农的科技方案。尤其是在土壤微生物调控、“海南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五指山猪”培育、木薯品种改良等多领域积极攻关,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十多年来,每一年的冬春两季,南农的大批师生就忙碌在海南的田间地头之间,与海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陈利根充满深情地说。
那么,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在鹿城“安营扎寨”后,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未来有何发展目标?
“我们将集中南京农业大学优势科研力量,结合海南农业实际需求,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共同推进热带特色农业、生物育种、生态康养等产业升级,共同扛起"打赢种业翻身仗"的使命担当,在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陈利根透露,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将围绕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根据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围绕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定位和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需求,通过校地双方合作共建科研基地,共享教学科研资源,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海南省开展全方位合作,建成“立足三亚、服务海南、面向全球”的集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教基地,服务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用南农的“舟船之力”,助力海南自贸港、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扬帆出海”。
新闻推荐
一对新人登记结婚后,合影留念。本报记者刘琪成摄本报讯(记者黄珍)“520”谐音“我爱你”,不少恋人选择在这个充满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