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或不见,同是思念 追忆袁老,三亚长沙共此时
本报记者刘盈盈
“你见过袁老吗?”
“虽未谋面,承恩已久。”
“鲜花外卖遥寄哀思,鲜花已于今天下午送达长沙明阳山殡仪馆。”5月23日,在位于三亚师部农场路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悼念袁老后,三亚市民小张、小吉的这份哀思也以外卖订单的方式送到了袁老灵前。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里,送别袁老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灵车经过时,他是那样伤心,不住地哭喊着“老袁啊,老袁……”家人在一旁搀扶不住。有网友说:“老爷子那一辈正是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过来的,或许更能理解袁老带来了什么。他心里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感谢吧。”
“我是2009年4月9日和两位同事一起去采访袁老的,去之前心里还没底,不知道袁老这么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会不会接受采访。记得当时第一次见到高中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大名人,我非常激动。袁老非常朴实,说明来意后,他爽快地接受了采访。当时袁老已经近80岁了,但精神很好。他非常喜欢运动,尤其是游泳,他告诉我们,不久前他还成功横渡湘江,让我印象深刻,敬佩不已。记得袁老说,他要活到100岁,还要继续努力工作,实现亩产1500公斤。现在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就要实现了,袁老却不在了,我非常难过。天涯海角,再也看不到袁老的身影。但袁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永远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留在人民心里。”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王红卫说。
“我在2019年一次活动上看见过袁老,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追星"。当时我是听说袁老会来,主动请缨去活动现场帮忙的,就为了见一面。袁老和我想象中一样,像自己家爷爷一样和蔼,精神也很好。很多人争着去合影,我也蹲在地上请别人帮忙拍照留影,当时特别开心特别激动。袁老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把那张照片翻出来看了好久,很难过。”三亚市民闫东耀说。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2019级生态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郭浩然告诉记者,自己曾有幸两次在农大校园成功“追星”袁老,虽都是远远地看到他,已感荣幸倍至。“袁老虽已离去,但他的乐观、豁达、认真、幽默以及对待科研和生活的态度都深刻影响着我们。我们也会永远记得袁老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分享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成功秘诀,并终身践行!愿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早日实现!”
“我是在学校里看到袁老的,当时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同学们把田径场围得水泄不通,我一直等到开学典礼结束才看到袁老坐车离开,才用相机拍到了他和同学们打招呼的照片。小时候我从书本上认识袁老,他的名号有很多,"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等等。见到本人后,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慈祥的农民爷爷,就是一个平凡的人、纯粹的人。他的一生只做一件事,但解决的是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他心系国家,心系人民,没有袁老,就没有我们碗里的粮食!每一粒米都是感恩,每一粒米都是怀念,不浪费粮食就是对袁老最大的尊敬与缅怀。”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县支行柜面经理邓可说。
十里空巷送袁公,无论是否曾相见,此刻我们都在深深悼念这位伟大科学家,袁老一路走好。
新闻推荐
上接A01版“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早稻产量1004.83公斤,减轻晚造产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