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以小财政托起大民生,以大民生促进大发展补齐短板保障民生 下好教育医疗“两盘棋”
从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近年来屯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
从“大额班”屡见不鲜、生源外流严重,到“好学校”建到家门口,屯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近年来不断提升,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张张民生成绩单的背后,是屯昌坚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2018年,该县全年民生支出23.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88%。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百姓的实惠。近年来,屯昌从老百姓最关注的就医、就学问题入手,坚持补短板、惠民生、求突破,切切实实提高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
屯昌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办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
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办好家门口学校
■本报记者谢凯李梦瑶
特约记者邓积钊
“我是看着这所学校成长起来的,尤其在合作办学后,整个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我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教师符贻传笑着说。出于对学校发展的信心,符贻传打消了把孩子送到海口读书的念头,而是把孩子留在了屯昌思源实验中学学习生活。
让符贻传思想发生转变的是屯昌近年来实施的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华中师大一附中等教育资源,让屯昌本地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近年来,屯昌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5年至2018年,屯昌在教育领域上午财政投入达24.7亿元,从合作办学、学区制办学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合作办学,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实现了华丽转身。
创新育人模式,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下狠功夫……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着力改变薄弱面貌,办学水平正逐步提升。
“目前,我们还成立了梦想班,实施小班化教学,梦想班中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优秀孩子,通过把孩子们送往武汉等地研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再引进华师一附中的名师执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屯昌本地的孩子升入一流大学。”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校长赵飞马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除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屯昌还最大限度地让本地优秀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
屯昌向阳中心小学是屯昌当地成长起来的优秀学校。2018年秋季,屯昌组建屯昌县向阳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托管屯城周边的下坡小学和迈敏小学两所基础教育薄弱学校,实行三校一体化办学,三校区教学同步、管理同行、师生双向交流学习。
屯昌县向阳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开试介绍,一区的教师、学生分流至二区、三区,共同工作学习,实现全融合的合作办学。一年来,下坡小学、迈敏小学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与一区的学生成绩基本持平。
“教育资源的整合不仅给其他两所学校带来变化,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变化,3个校区的教师双向交流后,老师们开始有危机感,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在追赶比拼。”在屯昌县向阳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吴小花看来,城乡教育帮扶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共同促进了屯昌基础教育的发展。
全面改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低矮破旧的教学楼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教学楼,坑洼的沙石操场铺上塑胶跑道与人工草皮,新添教学设备、教学仪器等配套设施,打造经典诵读、美术绘画、书法等特色教学课程……这几年,眼看着屯昌县南吕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在这里教了20年书的陈家炳感触不可谓不深,“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变好了,如今和城里的学校几乎没什么两样。”
南吕镇中心小学的蜕变,是屯昌县委、县政府对“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一承诺的兑现。
2015年至2018年,屯昌累计投入24.71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投入4.18亿元新建及改扩建校舍110992平方米;投入3735万元迁址建设红旗小学,新增1890个优质学位。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我们在软件上也不断加强,特别是教师队伍。”在屯昌县教育局局长傅彧看来,屯昌地区的教育教学底子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近4年来,该县通过招聘农村特岗教师和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85名,引进骨干教师7名;通过城乡交流、转岗培训等方式,调配158名教师,交流校长22人、教师540人,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此外,屯昌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实施农村教师每月生活补助制度,补助金额从100元至300元不等。
乡村教育投入大力保障,教育资源要素配置努力配齐配强。屯昌把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为发展教育的切入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集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如今,屯昌越来越多的学校变靓了、变强了,从县城学校到乡村教学点,琅琅书声越来越响亮……
(本报屯城10月28日电)
医疗
屯昌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满足百姓家门口看病需求
连通优质医疗资源疏通群众看病堵点
■本报记者谢凯李梦瑶
特约记者邓积钊
10月24日下午3时许,一场生动精彩的卫生适宜技术项目讲座在屯昌县人民医院办公区二楼会议室举行,来自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团队,正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展开主题演讲。“真是获益匪浅,感觉治疗思维又清晰了不少。”翻看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屯昌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温泽云连连感慨。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深入,这样的场景,如今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在屯昌县人民医院上演。该院副院长邱垂明介绍,现今,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屯昌县人民医院实现了与省内外知名医院的医疗资源共享,建立了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深化医联体建设大病不用出县城
“我们和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海南省肿瘤医院等医院展开了合作,帮扶单位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疑难病例会诊讨论等业务指导,使得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邱垂明坦言,事实上,9年前的屯昌县人民医院还是一个医疗技术底子薄、满足不了屯昌百姓看病需求的医院。
短时间内,基层医疗条件难以得到迅速改善,“就医难”这道题究竟该如何解?
屯昌的做法是:将优质医疗资源“请”进来。
2011年,屯昌县人民医院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式“联姻”。“我们隔段时间就会过来一次,参与病房查房、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及手术指导等工作。”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超胜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经过这些年不间断的对口帮扶,如今屯昌县人民医院皮肤科、神经外科、危重新生儿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相继完善,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还会定点定期前往屯昌开展诊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屯昌地区皮肤病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近年来屯昌打通阻碍机构协作、资源整合的各种壁垒,组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共同协作的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如今,血透、新生儿救治等一系列基础医疗技术都能在我院顺利开展。”在邱垂明看来,这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牵手”,正让百姓“大病不出县”的愿景得以实现。
下沉优质医疗服务小病首诊在基层
10月25日上午,51岁的屯城镇居民王华早早来到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进行术后复查。“没什么大问题了,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听到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治医生叶保江的话,他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上个月,王华骑车时不慎摔倒致使左股骨颈骨折,随后来到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左全髋置换术。说到留在“家门口”看病的原因,他直言:“这些年,社区的就医条件大变样,在这里看病,我放心。”
王华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能在“家门口”完成手术治疗,是因为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联体合作协议,让好医生、大医院下沉到基层。
“来自海口的专家下沉实施教学和手术等医疗技术指导,再加上屯昌县委、县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和建设,如今我们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叶保江介绍,在做好基础卫生服务保障工作之余,他们与医联体帮扶单位合作打造外科特色科室,诊疗人次不断增多,营业收入也在增加。
2018年,屯昌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诊疗达5.4万人次,住院人次1711人,业务收入超过1042万元。“除了附近居民,甚至定安、澄迈等周边市县的居民也经常过来看病,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在叶保江看来,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卫生院冷冷清清”的景象也将逐渐得到改变。
“通过医联体的建设,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的思维和眼界也随之拓宽,能够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大增强了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屯昌县卫健委副主任庞新宇表示,下一步屯昌将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诊疗条件,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屯昌投资2.8亿元用于县中医院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今年新开工建设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项目,继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投入力度,配备配齐诊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人员,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条件。
(本报屯城10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海三高速屯昌段木材半路“火”了消防给这辆自燃货车喷水忙了近6个小时
车上木材起火,消防扑救车上木材起火,消防扑救南国都市报10月27日讯(记者石祖波文/图)10月27日上午,屯昌居民反映,当天上午其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