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技艺有传人
■周宏伟
刘香兰站在传习所门前的台阶上,笑盈盈地看着迎面而来的镜头,自信的神情若有所思,又显得踌躇满志。当然,初来乍到的客人并不知道她是谁,更不知道她就是本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黎族纺织业的发展,我们要改变传女不传男的传统,男女都传……”来自五指山番茅村委会福建村的“风云人物”刘香兰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织锦作为海南黎族妇女世代相传的古老技艺,已有3000年的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春秋时期,黎族妇女开始制作黎锦。秦汉时期,黎锦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后来渐渐向民间普及,成为婚丧嫁娶的必备物品。
随着世界各国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和保护力度加大,黎锦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突显出来。以前,黎族妇女用黎锦制成的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被面等织品多为家用和传承。现在,人们对黎锦十分重视,用黎锦制成工艺品、礼品很受游客的欢迎。
2009年,“黎锦纺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刘香兰被认定为第二代黎锦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人们不曾忘记,宋末元初时期,伟大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据民间流传,黄道婆出身贫苦,十二三岁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压迫的她流落崖州(海南岛),以道观为家,长期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姐妹学习纺织技术,从黎族姐妹那里学会了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并且融合黎族、汉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50岁的时候,在海南生活了30年的她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传授其总结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民间评价她所织的被褥巾带上的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图案“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农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吸引其他县的百姓仿效,一时棉纺织品色泽繁多,盛况空前。后来,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也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称。
几十年来,刘香兰对黎锦纺织技艺不断探索。她13岁时,向母亲学习织锦,15岁独立织锦。虽没有任何图纸,但由于从小熏陶,许多精美的黎锦图案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中,她编织的黎锦很受欢迎,畅销国内外。2004年以来,她在全省多项黎族织锦比赛上获一等奖。
面对古老的织锦技术迎来的新机遇,刘香兰于2006年创办了五指山市番茅黎族织锦有限公司,让20多名黎家妇女农闲时一起织锦,既可传承织锦技艺,又可赚钱贴补家用。2007年,她成立了江南织锦专业合作社,2009年,她创办了“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自任总经理兼“总教头”,开始免费举办织锦培训班,动员身边的妇女加入技艺传承行列。为此,五指山市文化馆将她的传习所指定为培训基地,命名为“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
她组织织锦能手用分解订单到户的形式开展合作,带领妇女走上致富之路,让村民分享收获的喜悦。刘香兰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五指山市有关部门为她争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用于传习所建设,还为她注册了公司,名字就叫“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目前,公司已升级为五指山江南黎族织锦传奇有限公司。
作为国家级黎锦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身为多面手的刘香兰眼光没有只盯着自己的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的发展,也没有只想着如何做好番茅农家乐的女老板,她在努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义务推广织锦技艺,培训织锦能手,扩大“生产性保护”方式织锦的规模,提高生产力,解决市场黎锦制品供不应求的问题;二是增加黎锦制品的种类;三是解决传统黎锦技艺纺、染、织、绣过程中所需的棉花和植物染料缺乏等问题。
刘香兰说,公司里懂设计的少,新的产品设计、开发基本依靠她一个人。传习所的产品除了主打产品——黎锦制作的筒裙,还有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加工制作的床饰、壁挂、披肩等各种产品,很受旅游景点或酒店的欢迎,也有国外的客户慕名而来。
随着申报非遗传承人和给予传承人资金扶持办班免费推广织锦技艺,掌握黎锦技艺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从2007年到2010年,织锦妇女人数比2007年增加了上千人,达到3000多人,且学员中年龄段跨度很大,从6岁到70多岁的都有,织锦技艺后继有人。
由于刘香兰技艺精湛,2009年起她被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黎族织锦技艺专业聘请为教师,并被认定为黎锦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还担任五指山番茅中心小学和五指山市一小、三小、一中等学校的课外辅导员。
对比刘香兰和黄道婆的经历,虽然她们命运有巨大的差别,但是就从事纺织的经历来看,二人有较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十几岁开始纺织,而且一干就是数十年;她们都有弘扬光大传统纺织技术的壮举;她们都有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胸怀;她们都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但刘香兰不是黄道婆,她比黄道婆幸运。刘香兰以及更多的像她一样的民间纺织传承能人被政府、社会授予了各种荣誉。刘香兰本人等一批突出的行家更是被认定为国家级的黎锦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们都不是历史上的黄道婆,她们是新一代的“黄道婆”。
在村里见到刘香兰时,她正抱着可爱的小娃娃。刘香兰高兴地说,这是她的孙子,脸上写着满满的幸福。
新闻推荐
□见习记者林鸿晖通讯员袁迎蕾陈红本报讯记者从省气象部门了解到,17日夜间到19日,全岛阴天间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