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当传统 非遗 遇上现代日常

海南日报 2019-06-17 09:33

苗绣技艺也吸引了年轻面孔参与学习和传承。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特约记者 陈文武 摄陈达谞的学生设计制作的黎锦娃娃作品。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摄6月6日,在五指山市三月三广场开幕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现场。海南日报记者 贾磊 摄上接B10版

2013年,陈达谞成为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黎族织锦专业的一名教师。一改民间传统手工艺父子师徒世代相继、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他带着学生们下乡采风收集素材,拜访不同方言区的黎锦传承人,从文化修养、美术基础、设计意识与市场意识等方面密集汲取“养分”,几年来吸引来上千名“90后”甚至“00后”。

有人肩负着非遗传承的使命,也有人纯粹是为了兴趣而来。对民族文化颇为痴迷的广东女孩黄云,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报考了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黎族织锦专业,在熟练掌握黎锦所有的织造技法后,干脆直接留校任教。

成为黎锦“真爱粉”的不仅仅是黄云,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传承人回炉高校,一门门古老手艺在漫溢的青春气息里也逐渐焕发出新活力。

非遗越来越“潮”

非遗传承的生命力在于“表达”,既植根于传统,又脱胎于传统。而当年轻的血液注入传统非遗手艺的脉络时,注定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活力。

20岁的洪盼喜和普通“95”后女孩并没有什么两样,爱笑爱闹的她拾起竹针时却能立即安静下来,飞针走线间一件件色彩鲜艳的黎锦渐渐成型。“整套的黎族传统服饰可能穿的人不会很多,所以我在老师的启迪下设计了黎锦图案的T恤班服,同学们都喜欢得不得了。”经过两年系统的织锦学习后,如今洪盼喜早已意识到,传统手工艺要想散发出精妙的光芒,不能只连接着过去,还应当参与到日常生活中。

技艺依然是传统的,创意注定不断推陈出新。

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陈达谞和学生们大胆尝试新的技法,打破絣染原有的单一色,在经线提花方面创造出多色提经织法,又与年轻人所喜欢的潮流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大量带有黎锦元素的玩偶、丝巾、手提包等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产品。

“这条围巾在哪里能买到?”“你们有没有网店?”……带着这些黎锦文创产品参加活动时,年轻的手艺人常常能收获不错的社会反响,而这也将成为他们未来的从业方向与传承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让“旧艺”穿上“新衣”,并非一味地向现代生活妥协。

“传统手工艺中最优良的基因是不可改变的,创新的只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与审美,如果对传统的东西妄加改造,非遗就失了本真。”当这群成长在更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接棒时,陈达谞期待着他们能用传统的技艺反映当下的生活,让更多人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文化中产生共鸣。

新闻推荐

五指山交警开展周末整治行动 未戴头盔77起暂扣车辆11辆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柯育超通讯员王世勋)为切实保障五指山市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全力预防和压降各类道路交通事...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