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元宵节风俗雅趣,仍在灯火阑珊处
文\海南日报记者邱江华
在文艺古装电视剧《大明宫词》中,逢元宵节,太平公主第一次出宫就“一见薛绍误终身”,太平公主揭下薛绍面具的那一刻,被许多观众定格成了永恒;1987年上映的《红楼梦》里,元妃元宵节省亲,众人猜谜,贾母的“荔枝”谜、迎春的“算盘”谜、探春的“风筝”谜别有深意,引人无限遐想……
在许多古装影视剧中,元宵节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或为后续剧情做好铺垫,或将人物感情推向高潮。闹花灯、食元宵、猜字谜……各类人物角色在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活动中释放情绪,他们或暗生情愫、或挂念团圆、或美好结缘。
过几日又是元宵节。在此我们不妨通过回顾一些影视剧中的元宵节名场面,了解不同时代的元宵文化风俗。
影视剧中的元宵节
“我出生在长安,可14岁才见过它真正的样子。”《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在一个元宵节的夜晚偷跑出宫。按说,“公主出宫”是电视剧里常用的桥段之一:养在深宫的公主从未见过市井烟火,偷跑必定有奇遇。
这应该也是《大明宫词》中最为经典的一幕了。元宵灯节,满城灯火摇曳,万巷人头攒动。周迅饰演的小太平当日迷失在繁华的长安街头,将薛绍误认为一同出宫的韦姐姐。掀开薛绍的昆仑奴面具,是一张英气逼人的脸,太平愣住了。这一面,她紧张又欣喜,她认定这是爱情的萌芽,却没料到这也是她悲剧人生的开始。
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仙剑奇侠传三》中。唐嫣饰演的女娲后人紫萱与长卿的三生三世之恋让人唏嘘,而故事起始,也是缘于元宵灯会,在灯会上大家都戴着面具,紫萱顽皮想逃开圣姑的管束,却不料撞上一位年轻男子,面具下那一张极为俊美的脸让紫萱不由一见倾心,由此开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
《步步惊心》里,自由洒脱的十三阿哥在元宵节邂逅了绿芜,那个知他懂他的姑娘。十年看尽人间冷暖,回头时,那个元宵节相遇的姑娘依旧在等他……
四大名著拍成的电视剧里,均有关于元宵节的片段。《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金平府,赶上了一场元宵灯会。神话世界里的灯会尤为瑰丽独特,灯映月,月照灯,光辉灿烂无比。灯会上,唐僧被三只犀牛精携回洞里。孙悟空搬来二十八宿中的四木禽星前来助战,擒拿到三个妖精,解救出唐僧。
《三国演义》中,“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情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韦晃等人准备在元宵节之夜起兵讨伐曹操,却不料计划泄漏,曹操暗中部署将参与策反的几人全部拿下,在元宵节之夜杀了数百人。
《水浒》里,宋江带领一众好汉元宵节去汴梁拜会李师师,期望曲线招安。汴梁城中闹元宵的喜庆与繁华,让初到京城的李逵看花了眼。
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影视剧中,为何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故事总发生在元宵节?
原来,在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养在深闺,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随便出门,元宵节是个例外。这一日,女子可以抛头露面。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影视剧中,女子们在元宵节得以外出踏月观灯。
那些结伴出游的姑娘,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都期待着与那个命中注定的人相见,哪怕是人海中的匆匆一瞥,也不亚于彩灯焰火和素月银晖。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元宵节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因此又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这就是元宵节温婉而热烈、含蓄而深情的浪漫。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挂满花灯的树犹如开满了花,漫天的焰火如星雨,宝马雕车,月光流转,鼓乐声声,游人如织。
如此有意义的“情人节”不只存在于影视剧中,历史上也有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例如“破镜重圆”。陈朝时,陈国的乐昌公主与夫婿徐德言面临亡国之痛,他们分离时将镜子打碎,各持一半,约定以后在元宵节以此作为重逢团圆的信物。
陈国灭亡后,乐昌公主被权臣杨素收为小妾,徐德言也辗转流落到京城,为了寻找对方,乐昌公主在元宵节派人到街上卖半面破镜,恰被徐德言遇到,他买下来并作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听到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的爱情故事后,深为感动,促成夫妻团圆,最后皆大欢喜。
再如王安石“双喜临门”。元宵节,王安石在马员外家看到一幅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后来,他上京赶考,没想到考题正是对对联,题为: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他以在马员外家看到的那副上联相对,高榜得中。后来他回家时,看到马员外家那副上联仍未有人对出,他灵机一动,又以考题相对,而马员外家正是对联招亲。王安石以一副对联,抱得功名、佳人归,双喜临门。
元宵雅趣代代相传
2016年上映的古装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呈现了热热闹闹的古代元宵节场景:吃、赏、猜、约,即阖家相聚吃元宵、漫步上街赏花灯、彩灯之下猜灯谜、不见不散约恋人。这四字大抵能概括所有影视剧中有关元宵节的片段,从古至今,这些风俗雅趣代代相传。
再如2019年上映的网络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唐代生活图景,它讲述了发生在唐天宝三年元宵节时都城长安(今西安)的一次刺杀行动。剧中,无论是场景的设计,还是氛围的营造,主创人员都力图展示盛唐时期都城的元宵节景象——
当地官员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宣布上元节西市开市,长安城暂停宵禁。百姓们欢呼雀跃,路两边华灯大放,来自各地的客商纷纷拿出自己的商品兜售,热闹非凡。全城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元宵观灯的风俗,在唐代已是盛况。实际上,到了宋代,灯会无论在规模还是灯饰的奇幻精美上都更胜一筹。
吃元宵、猜灯谜也可追溯至宋朝。元宵的做法与如今无太大差别,以糯米粉搓成外衣,馅或荤或素,有白糖、芝麻、豆沙等。一家人在一起吃元宵,添了许多喜庆团圆的味道。猜灯谜则是人们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颜六色的花灯上,再加上一些赌注,为赏花灯添了诸多乐趣。
迅速点燃喜庆氛围的烟花则始于隋,盛于唐宋。清代时关于元宵节放烟花有记载:“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
许多影视剧受情节或篇幅所限呈现出的元宵节风貌还略显片面。实际上,为了庆祝元宵节,各个时代、各个地区所形成的风俗各异,有载歌载舞,有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还有的地方走百病、烤百病、祭门祭户、逐鼠、迎紫姑、送孩儿灯、摸门钉、结羊肠、看杂技等,各有特色。这些风俗有的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出生活,我们只能从相关影视剧或历史资料中窥得一貌,有的依旧在现代社会盛行。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益智综艺《最强大脑》正在江苏卫视热播,选手们直面风险赛制带来的挑战,在绝境之中反倒是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求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