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谢颜吉:农场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海南农垦报 2019-09-27 08:26

“我人生的起步点就在农场,艰苦的岁月磨练了我的意志,影响了我的一生。”知青,是一个时代,是一种记忆。他们用自己的血、泪、汗,凝结成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如今,已经进入暮年的海口知青谢颜吉回想起一桩桩知青往事,依旧感慨万千。他说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砺,让他成长,所以他一直心怀感恩,希望能回报农垦、回报社会。今年,他被评为“感动海南农垦(兵团)知青人物”。

1969年1月5日,18岁的谢颜吉在母亲与外婆的陪伴下,从海口坐着大卡车前往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十团(原乌石农场)插队锻炼。抵达团部后,第一次出远门的谢颜吉看到周遭是破破烂烂的茅草房,眉头紧蹙。冬日寒风阵阵,蒙蒙雾气笼罩山丘,更平添了几分凄凉。母亲和外婆站在那里哭,谢颜吉也跟着哭,心想:“我怎么就从城市跑到这穷乡僻壤来了?”

第二天,母亲和外婆返回海口。谢颜吉参加了为期7天的学习班后,被分配到该团十二连当炊事员,艰苦的生活劳动开始了。当时,天南地北的青年聚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每天晚上都吹拉弹唱,直至11点多才睡。等到第二天凌晨2时,谢颜吉就得冒着寒冷天气起来烧开水,给大家装满水壶,接着淘米、洗菜、煮饭……

“这活我实在干不了,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太辛苦了!”没过多久,谢颜吉便这样对连队指导员刘哲兴说。于是,连队便安排他去放牛:每天早上10点赶着40多头牛出去吃草,因草场离连队很远,他中午不能回来吃饭,只能饿着肚子,直到下午4点多才把牛赶回来。“牛司令”当了没多久,谢颜吉觉得这工作也很辛苦,心里便打起了“退堂鼓”。

1969年春节,谢颜吉回家过年。到了归队时间,他便赖在家里不走了,母亲反复劝说也没用。农历正月十五过后,从连队赶回海口的刘哲兴敲开了他家的门……

至今,谢颜吉依然清楚记得两人在球场边的谈话。刘哲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谢啊,你知道吗?在战场上当逃兵,是要被枪毙的。”谢颜吉反驳:“可现在不是在战场啊。”刘哲兴说:“虽然不是在战场,可当逃兵照样不行啊。你既然来了,就要安心地工作……”

刘哲兴一直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场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谢颜吉想通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就会被大家看不起。于是,他怀着愧疚的心情,跟着刘哲兴回到了连队,并主动请缨前往最辛苦的灭茅班工作。他暗下决心,今后再也不能继续吊儿郎当了,一定要做出成绩来。

当时,由于机耕跟不上,开荒过的地方很快又长出很多茅草来,影响植胶生产。因此,灭茅又成为一大任务。谢颜吉来到灭茅班后,该班班长郑兴贵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至今仍难以忘怀。“生活中,他更像是一个老大哥,对我嘘寒问暖,冬天还天天烧开水给我洗澡。”谢颜吉说。

为了不辜负班长的期望与厚爱,谢颜吉努力工作。灭茅是一件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在长高了的茅草中穿行,随时都会被锋利的茅草划破手脚皮肤,一流汗,又痛又痒。而且,灭茅所使用的化学药品属剧毒农药,对人体危害很大。但谢颜吉全然不顾,整天背着喷雾器漫山遍野地喷药,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连队的灭茅任务。

由于表现出色,1970年,谢颜吉被吸收为共产党员。1971年,师部政治部把他调去当干事。1973年,因家庭困难,他被批准提前回城,先后在海口市多个行政部门工作。1988年,他下海经商,从事过商业贸易、酒店管理和一些房地产投资项目等,事业渐入佳境。

尽管在农垦系统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谢颜吉一直对海南农垦怀有深厚的感情,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就是一名“农垦人”。记者注意到,在提到乌石农场的时候,他总是说“我们农场”——他早就把那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当年老工人对他无私的关心照顾,让他此生难忘。

“我人生的起步点就在农场,艰苦的岁月磨练了我的意志,影响了我的一生。”谢颜吉说,返城后,不论是在机关工作,还是下海经商,每每遇到困难与挫折,他总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不会再当第二次“逃兵”。

在采访中,谢颜吉多次提到“感恩”二字。他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真情回报“第二故乡”,多次到农场访贫问苦,看望老干部老工人。因为谢颜吉经常回农场,早就和农场干部职工打成一片,大家送给他一个“巡视员”的称号,见到他总喜欢开玩笑说:“谢巡,您又来巡视工作了?”

2005年,农场遭受“达维”台风重创,谢颜吉组织海口、汕头、湛江等地的知青回场察看灾情,并捐款救灾。2006年,他发现一些留守的老知青还居住着破旧的老房子,便决定投资兴建“知青园”项目,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2008年,“知青园”首期工程100套公寓楼和47套临街商铺楼竣工交付农场使用,农场知青和职工可以优惠购买,并且可以分期付款,五年内不计利息。“建设"知青园"项目,最后算下来,实际上我获利微薄。”谢颜吉说。

除了建设“知青园”项目,谢颜吉还出资建起1幢599平方米的“知青之家”,为前来农场回访的知青提供免费住宿。此外,他还经常出资组织大型的知青回访活动,让各地知青回到“第二故乡”欢聚一堂,共同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当年想要逃离农场,到如今一心回报农场,这样的转变,源于谢颜吉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经历。时间的流逝,让那时的回忆渐渐变成了一种魂牵梦绕的眷恋。

(本报海口9月26日讯)

新闻推荐

省国资委领导看望慰问海垦离休干部

本报海口9月26日讯(记者伍祁榕通讯员陈梓青张慧)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倪健委托,9月25日,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符敏带着省国...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