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海南新闻> 正文

从《知乐亭记》到感兴诗碑朱熹理趣播琼州

海南日报 2019-02-25 08:14

朱熹画像日本出版的朱熹感兴诗注赵孟頫行书《朱子感兴诗并序》文\本刊特约撰稿张意薇

提到理学大师朱熹与琼州的关系,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为琼州知乐亭以及府学所作的两篇记文。这两处古迹曾因朱子之文名扬四海,如今曾经的亭台楼宇虽已湮没无存,但由朱子之笔架起的历史与哲思的圣殿却依然巍峨屹立。历代琼州士子正是在这种儒家精神的熏陶下,广延诚心立意的中华文脉,续写知乐明理的海南篇章。

表彰韩璧“承流宣化”之功

南宋淳熙八年(1182年),朱熹受命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负责浙东赈灾。次年的七月到九月,他上状劾奏台州知府唐仲友不法,却被宰相王淮轻描淡写为“秀才争闲气”,朱熹在浙东任职仅九个月便离任归家。十月,朱熹应琼州郡守韩璧(字廷玉,福建长乐人)之请,作《琼州知乐亭记》以及《琼州学记》。

据地方志记载,这座始建于宋代的知乐亭依水临城,韩璧将亭址选在了城南的放生池上、谯楼下。后来随着城池扩建,逐渐湮灭不存。清人王廷傅曾有诗咏此亭:

太守知同乐,名亭咏太平。

高风追望阙,雅化恰编氓。

元晦文章在,昌黎宦绩成。

今虽遗迹没,怀古寄深情。

亭名“知乐”源自庄子与惠子辩于濠梁之上的典故。庄子于桥上可知水中游鱼的快乐,智者能够以己体物,移情同感,是谓“知乐”。韩璧虽只在琼州当了两年官,却得到了琼州百姓的认可,他对自己不俗的政绩也颇为欢喜,虽寄身于距中州万里之外的海岛,也能自恰、自适、自豪,得会心同乐之妙。据说登临此亭,向北可以在云天缥缈间膜拜帝都,或许还可以远眺前朝流贬于此的宰相李德裕修建的望阙亭。在知乐亭上,平日里百姓们可以观景瞭望、祷祝祈福;到了节日,这里便成了男男女女欢歌曼舞以庆太平的舞台。

朱熹夸赞韩璧和之前朝廷委派的那些贪官污吏截然不同,他将韩璧视作为官的典范,直言写《知乐亭记》的目的就是希望凡是以后到琼州做地方官的人,都能够领悟韩璧的睿智与仁心,并效法他的为政举措。

想那数日前被朱熹弹劾了六次的台州前知唐仲友,也算是一代名流。但他为官行事功利、急切,身居浙东膏腴之地,集资建桥却设卡收重税,将酒业垄断专营以大肆敛财,还不顾荒年,擅自提高秋苗税,委派酷吏坐镇各县刻急催督税租,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怎如这韩璧?虽任职广西、海南这样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险远之地,却以革除陋俗、承流宣化为己任。上任便着手“正田亩之籍,薄盐米之征,教之以耕耨灌溉之法,而绌其官吏无状者”,即重勘田畴户籍、降低盐米赋税、传播农业技术,同时整顿吏治,把那些尸位素餐的庸官懒政者一律罢免。他还常亲自下田劳作,毫不懈怠。韩璧的治邦之策实施了一年后,琼州的民风民俗为之一变,连黎族百姓也对这位勤政爱民的父母官生出敬慕,开始愿意交纳田税了。

琼州的经济得到行之有效的整顿治理后,韩璧又大力兴办教育,每天将儒家的伦理纲常向百姓宣教陈说,并且树立典型,表彰宣传先进、砥砺督促后进。朱熹认为韩璧在为政的思路上以民生为本、德育为翼的做法很值得后人借鉴。若父母官都能以韩璧为榜样,为政有体、教而有效、民风向善,那么何忧这险远之地不会出现“民生日厚、民德日新”的太平景象呢?圣王的教化也不会因为地域的远近而走样变味,普天之下哪有真正不可以承教的百姓呢?(“王化之纯无远迩矣,世岂有绝不可教之民?”)

勉励琼州士子学宗本心

修缮官学是韩璧推进文教的重要举措之一。让他忧心的是,琼岛孤悬海外,读书人本来就少,即便出了几个知书的士子,他们在文辞记诵上也不如北方的学士,在科场难以得意骋才,便没有机会考取功名、建功立业向世人证明自己。如今琼州学宫已落成,却不知它能否成为提振琼岛州学的起点和契机呢?

韩璧修书一封,并附学宫形制图纸,希望朱熹能给琼州学子写点勉励的话。朱熹看到韩璧送来的书信与图纸后,抛开对浩大工程的描摹与颂美,写成了包蕴理学思想精华的《琼州学记》。朱熹先论及伦理纲常本自天道,恒存于人固有的身心之中。“圣王之教,因其固有,还以导之,使不忘乎其初”,儒家教化的宗旨和路径是因循人固有的天性加以疏导指引,使人不忘天赋的美德与法则。学校、师儒、诗书、礼乐……这些都是为明理、传教而设。

引述韩璧的信后,朱熹一语击中琼州文士凋敝、功业不显的根源其实在于修习的思路和理念上出了问题:文辞的记诵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学问末流,永葆初心,秉持、发扬“身心之所固有”,才能德成行修。最后,朱熹引用了《诗·大雅·蒸(烝)民》首章:“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朱子诗集传注:蒸,众。则,法。秉,执。彝,常。懿,美。)人的常性是上天所赐,追求美德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不会因时代的变迁以及地域的远近而改变。良好的教育引导在个人成长修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宗本心、追求美德才能成人、成材。

《斋居感兴》对琼州理趣诗的影响

据《粤东金石略》记载,琼州府学曾有朱子学记的刻碑以及朱子所提写的明伦堂匾额,这可谓海南对朱子理学的一次直接吸纳。清乾隆年间,府学宫曾被台风刮倒,知府萧应植擅书法,曾将此碑重写重刻(1773年),复立于学宫。六百余年沧海桑田,宋元明清数代更迭变迁,朱子理学一直是古代海南学宫的主要教学内容,对琼州文教影响深远。明成化年间,广东按察司副使涂棐命令精于篆刻的工匠杨杲将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抄写、镌刻在四方碑上,以营造明理乐学的氛围,供琼州学子瞻仰诵读。此碑高八尺有余,四面每面宽两尺,宏大肃穆。除了落款处楷书外,碑文字体皆为大二寸多的隶书,苍劲古逸,大有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梁鹄所书《孔子庙碑》的笔意,很是难得。学宫旧址改为雁峰书院后,四方碑一度被置于讲堂前东边的台阶上。

这组哲理诗探微入奥,写成于乾道壬辰年间(1172年),即朱熹理学形成最重要的寒泉精舍时期。朱熹的生前身后,都有后学希望通过这组诗来把握朱子理学的真谛。在海南先贤中,丘濬、王承烈、张岳崧、符家麟等人的理趣诗都受到了朱熹感兴诗的影响。

譬如,丘濬在《夜坐和曲江感遇诗韵》的首篇有“天机一何深,神理亦已精。云胡契其妙,勉旃惟思诚”之句,申明宇宙造化的本原在于“理”,而人怎样契合此理呢?唯有诚意正心,即朱子所谓“妙契一俯仰”“人文已宣朗”(斋居感兴·一),不必藉由河图洛书的启示,俯仰天地之间依本心即可体察天地之至理。

张岳崧的《感兴》中“道根不可究,枝条徒增繁。刊落以为训,思哉摩兜鞬”句,直接化用了朱子诗末句:“曰余昧前训,坐此枝叶繁。发愤永刊落,奇功收一原”。(斋居感兴·二十)朱熹的大意是感叹平时著述很多,但是道统难传,真正领悟他书中所说道理的人极少,不如干脆把书都删了,通过“无言”以达到返归本原的功绩。张岳崧也扼腕叹惋,却更重实践:学问末流已经偏离了“道”的本原,而青春韶华随着岁月奔突而逝,不如抛开书本、冲破樊笼,背弓搭箭去追求一番自由的天地!

因黄宗羲曾把朱熹的“去人欲、存天理”释为“存天理、灭人欲”,后世对朱子理学产生了很多误解。其实,“去人欲”是去掉过分的贪婪的欲望,而正常的欲望就是天理。我们试读《感兴诗四》:

“静观灵台妙,万化此从出。云胡自芜秽,反受众形役。厚味纷朵颐,妍姿坐倾国。崩奔不自悟,驰骛靡终毕。”

人心若陷溺于饮食男女的欲望中,放纵追求不知停止,那么人就会被物欲所控制、失去主宰。从某种角度讲,朱子在文教上对后代影响深远。

新闻推荐

李军出席第一届海洋风主题歌曲创作研讨会汇聚四方英才助推海南文化繁荣

本报海口2月24日讯(记者金昌波)2月24日上午,第一届“感悟大海、守护南海、走向海洋”海洋风主题歌曲创作研讨会在海口举行,国...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