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民族服饰、配饰制作中校园里的“95后”设计师
经典的苗族图腾刺绣服饰、传统的手工编织、融入时尚元素的黎族服饰……7月20日,2018首届“落笔·吉阳”中国(海南)黎族苗族服饰配饰设计大赛决赛举行,一件件灿若云锦的黎族苗族服饰、配饰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此次大赛设服饰组和配饰组两个组别,主办方共收到全国各地1000多件参赛作品。从作品征集到决赛,经过2个多月的激烈角逐,三亚学院大三学生朱彦蓉的作品《编编起舞》、琼台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张玉珊的作品《黎童》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此次赛事的服饰组金奖和配饰组金奖。
作为校园里的“95后”设计师,朱彦蓉、张玉珊如何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传统的服饰、配饰制作中?8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对这两名获奖者进行了采访。
以衣为媒传承文化
以红色、绿色、藏青这三个传统的黎族服饰颜色为主色调,在衣服的袖子和裙摆处融入编织元素……朱彦蓉的获奖作品《编编起舞》展现出黎族传统服饰的别样魅力,获得观众和专业评委的点赞。
《编编起舞》一共有6套服饰,男装、女装和童装各2套,均为朱彦蓉亲手设计和裁剪缝制。作为一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朱彦蓉非常重视作品中颜色的搭配。“选定服装的底色后,一些编织布料采用黄色、白色等,利用互补色和对比色能使服装更具特色,视觉上也更具冲击力。”朱彦蓉说。
为何将这套作品命名为《编编起舞》?“我在服饰设计时加入了编织的元素,留出一些散落的布条作为装饰,穿在身上行走时具有飘逸的美感。”朱彦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她在缝制过程中,还运用了刺子绣和锁链绣的工艺手法,让作品更具编织特色。
传统黎族服饰与现代元素如何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让创新后的服饰更具实用性?针对这个问题,朱彦蓉在服饰样式上反复进行改良。“款式图修改了近10遍,缝制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推翻原来的设想。”尽管过程不尽如人意,但朱彦蓉并未因此放弃,“设计就是不断地推翻原来的想法再重来,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裙摆被设计成不规则样式、上衣制成坎肩款式……制作服饰时,朱彦蓉还加入了当下较为流行的设计元素。“这些服饰既有黎族传统服饰特点,又具有实用性,可以作为日常休闲穿着,是一道非常靓丽的民族服饰风景线。”看到朱彦蓉设计的获奖作品,三亚市民刘敏不禁连声称赞。
黎族服饰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浙江的朱彦蓉,在三亚学习期间,渐渐被当地独具特色的黎族服饰文化所吸引。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黎族服饰的保护和开发,让优秀传统文化散发新活力。”朱彦蓉说,设计创作这条道路还很长,她会坚持走下去。
组合编织玩出新花样
在此次大赛上,琼台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张玉珊的获奖作品《黎童》令人惊艳,这套藤编作品包括6款不同款式的斜挎包、手提包等。
张玉珊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包的外壳制作工艺较为繁琐,她采用了黎族藤编这个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制作手法。
“将备好的藤条在水中浸泡软化,晾到八成干,再进行削刮,使之变得均匀和光滑,然后再用蜡烛烧制出弧度形状的藤条。”张玉珊说,裁剪、扭曲、编织、缠绕和固定,藤条在手中往返穿插,循环往复。整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专注,一不留神,就可能编得不平整,破坏整体美感。
此前,张玉珊曾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椰田古寨景区学习,当地的藤编展示作品让她产生了不少创作灵感。张玉珊将部分黎族传统图案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借助小小的配饰来传播黎族传统文化。
编好包的外壳后,内袋的制作也不容马虎。“内袋的颜色以黄金色、蓝色和绿色为主,寓意沙滩、海洋和草,体现出海南的海洋元素特色。”张玉珊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内袋布料颇具“生态味”,颜色都是用植物天然色素染制而成。
张玉珊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制作过程中,她也遇到了不少难题,“编织时一不小心就会被藤条划伤,烧制时还被烫伤过好几回。”海南日报记者看到,她的手上目前还留有不少伤痕和茧子。
“虽然制作过程不易,但是我乐在其中,希望以后能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张玉珊说。
新闻推荐
本报海口7月31日讯(记者袁宇君)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群英乡南平居积极对接县政府、县公安局相关部门,帮助该居辖区范围内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