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家庭暴力应该零容忍
据媒体报道,2009年7月,广州湛江女性李和结婚没多久就遭遇了家暴。直到2016年3月3日,李和才选择了离婚,并请求法院实施人身保护。
管理家暴首先需要法律严厉打击,如何保护被家暴对象,如何惩罚家暴实施者,需要更为完善的条文和更有力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家暴需要救助机制的介入,救助不应局限于为受暴者提供临时住所,还应包括心理、法律、就业与培训等支持。这是从外部环境进行讨论,如果从家庭内部来看,则在于“对家暴容忍度降低”。法律再严厉,有了更多“忍气吞声的妻子或丈夫”,也难以发挥作用。
有一项调查值得思考,在美国家暴受害者中,平均遭受7次暴力后,就会产生离婚念头。而在我国,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到了想离婚的层面,往往是伤害程度非常深了。这说明一点,“对于家暴的容忍度”需要真正降低,只有降低了容忍度,才是最好的向家暴说不。
为了治理家暴,我国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家暴庇护中心”,而这些“家暴庇护中心”几乎都成为了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摆设,广东深圳救助站的“家暴庇护中心”挂牌6年累计只有41人入住。“家暴庇护中心”冷冷清清,并非是家暴现象减少了,而是很多家暴现象被无底线地宽容了,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岂不知,恰恰是无底线的“包容”助长了家暴的“嚣张”。
治理家庭暴力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把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公家事”的理念深化,主动作为。另一方面,“对于家暴的容忍度”也需要与国际接轨。目前,各地都在推行“家暴人身保护令”,这是不错的办法。但是,仅仅有法律的提档升级也还是不够的,唯有“被家暴者”较真起来,才是法治社会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法晚)
新闻推荐
这是四川自贸区内的成都科学城。新华社发自贸试验区五周年据新华社成都11月26日电(记者杨迪余里)自去年8月开工建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