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美籍华人知名建筑师贝聿铭逝世 大师辞世 留给世间这些景致

海南特区报 2019-05-18 10:42

贝聿铭贝聿铭的作品之一:中国驻美大使馆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新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美国梅尔森交响乐中心据美国媒体16日报道,知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纽约曼哈顿一家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是1983年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据央视、北晚

名言

■“让光线来作设计。”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我离开中国几十年了,体内始终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如果没有规律和约束,那么空间的丰富度和可能性只会带来一团混乱。”

出身名门独爱建筑设计

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贝聿铭17岁高中毕业后,父亲本来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但是当时的贝聿铭却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最终选择了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1946年,他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1948年,31岁的哈佛大学建筑系助教贝聿铭离开安静的校园,来到大城市纽约。贝聿铭加盟房地产开发商,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这成为贝聿铭人生轨迹转变的一个节点。他从设计公寓起步,逐步转向公共建筑。1955年,他与共事的建筑师一同成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事业逐渐起飞。1964年,贝聿铭获得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权,这一建筑令他声名鹊起。

贝聿铭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来,优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和苏州博物馆新馆等,都是贝聿铭留下的杰作。在贝聿铭的设计生涯中,博物馆是一个核心关键词。他认为“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

成就巨大全球获奖无数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迎接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他将自己晚年这一力作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为了尊重苏州园林的特色,贝聿铭特地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将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了这个城市最具灵气的地方。

据统计,贝聿铭在美国设计的近50项大型建筑中就有24项获奖。贝聿铭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质奖章,美国建筑学会还把当年定为“贝聿铭年”。1981年,他获得法国建筑学金奖。1983年,贝聿铭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获奖后,他拿出10万美元成立了一个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奖学金,鼓励中国学生学成之后回国效劳。

1986年,贝聿铭获得美国时任总统里根颁发的自由奖章。1988年3月,法国时任总统密特朗为表彰贝聿铭在卢浮宫扩建工程中的卓越表现,在竣工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法国最为尊贵的荣誉骑士勋章。

英国建筑师戴维·阿德迦耶曾经这样评价贝聿铭:“在我开始研究建筑的时候,贝聿铭已经是"巨人中的巨人"。他的作品举重若轻,风格鲜明,将复杂和矛盾的要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独特设计曾遭巨大非议

法国卢浮宫入口处的“玻璃金字塔”今年3月29日迎来30岁“生日”。玻璃金字塔显现现代主义风格,与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的卢浮宫一道成为法国首都巴黎地标景点。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设计理念遭受巨大非议。

贝聿铭回忆当年,自己“走在(巴黎)街上,遭许多人怒目而视”,因为一度多达九成巴黎人反对他的设计方案。

30多年前,法国政府启动多项改造巴黎城市面貌的大型工程,包括为卢浮宫博物馆建造一座连接三翼展馆的“中心入口”。时任社会党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十分欣赏贝聿铭为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所作设计,坚持让他主导制定卢浮宫改建方案。

贝聿铭当时年过六旬,哪怕前一年获得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建筑界诺贝尔奖”,在1984年1月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会议上,仍遭遇公然嘲讽甚至辱骂。“你不是在(美国南部工业城市)达拉斯!”一名专家冲他喊。他甚至没机会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卢浮宫博物馆时任馆长1983年辞职,以抗议贝氏设计的潜在“建筑风险”。现任馆长让-吕克·马蒂内认为,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重振雄风的转折点。

新闻推荐

经济韧性足 就业信心强 从就业新动向看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

■利好政策多管齐下带动就业效果明显、多方面重视职业教育激发就业内生动力、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近...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