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名门“禀母气”的罗振玉先生
家庭教育中,母亲之于儿女的熏陶和影响,任何评价都不过分。清贫寒素之家如此,钟鸣鼎食之族亦如此。苏东坡平生最为怀念者,正是少小时母亲程氏夫人指导自己阅读《后汉书·范滂传》的温馨情景;曾国藩不止一次撰文褒赞母亲江氏夫人“有刚毅之性质”,并说“我兄弟皆禀母气”。其实,在一代宗师罗振玉先生身上,也很能够感受到母亲范氏夫人之于他的影响。
据罗振玉先生所述,其母亲范氏夫人,是“山阳范光禄公长女”,“幼淑慎如成人”,深得外祖父所钟爱。罗振玉在其所著《上虞罗氏枝分谱》中说,外祖父范以熙,“字咏春,副榜举人,候选光禄寺署正。富藏书,著《淮壖小记》《淮流一勺》,以补正方志;他著作甚多,皆未刊行。交游遍海内,学行冠一时。”由此可见,其外祖父范公不仅才学出众,精于文史考证,且为人慷慨,从游者众,为一时之冠。范公于1860年辞世,罗振玉则出生于1866年,虽然他没能接受过这位饱读诗书的外祖父的庭训,但是,外祖父遗存下来的数十册书稿,他均逐卷研读过,并做了翔实的札记。罗振玉家族中并无从事文史考据之学的先辈,若论其家学渊源,说他得之于外祖父的熏陶,亲炙了外祖父的德泽,吸纳了外祖父的学问真谛和思想清辉,应是不争的事实。
在《上虞罗氏枝分谱》中,罗振玉对于母亲范氏夫人的记述则更为详细,道:“先妣性慈祥,见有人急难,虽典质俱穷,亦必思所以拯之。邻曲以困苦急难,无不勉应。有以窘迫及他事故,服毒自杀者,命予储药待之,虽深夜必令亲往,岁辄活数人。”从记述中可以看出,范氏夫人慈悲为怀,同情弱者,时常济困助贫,乡邻之间谁家有急难之事求助,即便自家典卖物品,也要设法救助。尤其是她在家中预备了救命的药品,凡是服毒自寻短见的,虽是深夜得知信息,也命年少的罗振玉持药前去解救。可以想象得到,幽幽曲巷之中,寂寂村路之上,年少的罗振玉秉承母意,怀揣救命之药,提着一盏油灯笃笃前行,那闪闪烁烁的一线光亮,就是辉映于急难之中的村邻们心头的希望和温情。
或许有人会质疑:范氏夫人一生博济为怀,助人无数,何以罗振玉独对深夜持药救人一事记忆深刻耶?另外,乡村中人“服毒自杀”乃偶发事件,范氏夫人何以“储药待之”,似有先见之明耶?对此,罗振玉嫡孙罗继祖先生曾撰有《庭闻忆略:回忆祖父罗振玉的一生》一文,其中说道:“邻人有因穷或别的缘故而吞鸦片自杀的,常常叫祖父用药去解救,因而救活了不少人命。”原来,清朝末年,鸦片泛滥,烟毒横行,加上天灾人祸,民众深受苦痛。据当代学者陈鸿祥先生考证,当此之时,吞食鸦片自杀者有如下三种情况:其一,本人吸毒,穷困潦倒,走投无路,服毒一死了之者;其二,至亲吸毒,败家毁业,劝阻无效,吞毒死谏者;其三,本人及至亲并不吸毒,因生活窘困,无有活路而忍心了却生命者。由此可见,“服毒自杀”不仅是那个时代居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生命常态,简短的记述之中也从一个从侧面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斑斑血泪的历史。
范氏夫人慈祥的性格和仁厚的举措,曾给予乡邻们以广博而切实的救助,同时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敬重和爱戴。据载,范氏夫人病逝之日,噩耗传出,邻右们莫不失声痛哭,号啕悲悼之声达于四野。当然,作为一位慈祥而严毅的母亲,她给予儿子的影响则更为直接而深远。考罗振玉一生行状可知,他秉承母亲的气韵与性情,毕生痛恨毒赌之祸害,曾坚决杜绝赌具于家门之外,尤其痛恨吸食鸦片之事,严禁家族中人沾染此等陋习,大肆抨击罂粟蠹民之祸,不惜和当政者拍案相左,其立场之坚定,爱憎之分明,态度之决绝,令人肃然而起敬。
新闻推荐
■曹春雷一场雨后,有声音隐隐约约从窗缝里挤进来,仔细听,是蛙声。一定是小区池塘里的青蛙。只有一只,隔上一会儿,才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