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杜甫的冬至

海南日报 2020-12-20 07:42

杜甫画像

■赵柒斤

冬至来临,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和“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这四句诗分别出自杜甫的《小至》和《冬至》,创作时间仅隔一年、地点均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但诗人表露的心境反差极大,可谓从希望到绝望。按清初诗坛盟主之一的钱谦益所著《钱注杜诗》说法,《小至》是大历元年(766年)、55岁的杜甫告别成都茅屋漂泊到夔州后冬至前一天写的,全诗紧紧围绕冬至前后时令变化,叙事、写景、抒感,“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和命运“春天”的渴望。

而一年后的冬至,尽管安史之乱已过去10年,杜甫却看不到“春天”,因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透过《冬至》这首诗,杜甫不仅把晚年流浪生活的苦与愁刻画得淋漓尽致,更表达出对人生之路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之感。尤其他在《冬至》最后的悲叹堪称对人生和仕途的彻底绝望:“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不曾想,这两句诗竟真成为谶语,四年后的大历五年(770年)秋,59岁的杜甫买舟东下,流浪到荆楚,最后客死耒阳。有生之年,未能返回梦中呼唤了千万遍的首都长安。

杜甫缘何借“冬至”表达思想情感?实乃古人非常看重冬至这个节气:“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秦朝以冬至为岁首;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场举行声势浩大的“贺冬”仪式;而唐朝则把冬至视为重新开始的象征。由此,心怀远大政治抱负、仕途却屡屡挫折的杜甫总希望藉此带来命运的“阳气回升”和“春天来临”。

其实,诗圣杜甫围绕冬至共写过5首七律,时令虽一致,创作时间、地点不同,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截然不同。先天元年(712年)生于河南贡县的杜甫,一生精游诗坛,却悲游仕途、苦游生命。出生官宦人家,祖父杜审言进士及第,官至膳部员外郎、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等,父亲杜闲也做过奉天令、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然而“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杜甫,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到天宝六载(747年)一直屡考不中。直到天宝十四载(755年),为生活所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不得不向现实低头,44岁那年通过“奔走献赋”才弄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安史之乱就爆发了。至德二年(757年),逃出长安的杜甫投奔唐肃宗,被授“左拾遗”(从八品上,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杜拾遗”就是这么来的。不料因营救宰相房琯,触怒皇帝,又于乾元元年(758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年冬至,杜甫写了两首《至日》。“其一”,杜甫为不被皇帝信任和重用伤心发愁:“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其二”通过回忆“去年今日侍龙颜”,今年冬至却待在足以肠断的孤城“愁对寒云雪满山”,失落感跃然纸上。这两首冬至诗虽都凸显了诗人的愁,但仍期待重回庙堂之意。

杜甫迫不得已辗转到成都落脚,在时任东川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盖了茅屋栖身。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再镇剑南,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聘请他担任秘书。这年冬至前后,杜甫创作了一首《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远羁剑外的杜甫,触景伤情,借诗咏怀,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从遣兴到凄凉,诗意与失意,杜甫的思绪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切换。杜甫似有先见之明,第二年严武英年早逝,蜀中重又发生大乱,生活失去凭依的杜甫再一次逃离成都,携家流浪。

五首冬至诗,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诚实、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文人,如何辗转挣扎于漂泊的人生和命运旅途。时代的苦难、本身的遭遇及重燃的希望等均被他以焦虑心情一一记录于诗中。

新闻推荐

9岁女童被限制高消费法院致歉:已依法解除限制消费令

新华社郑州12月16日电(记者双瑞)河南郑州一名9岁女童被采取限制高消费的执行措施一事引发热议。16日凌晨,河南省郑州市...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