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琼海关”到海口海关
■本报记者习霁鸿李佳飞
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的一间展厅里,一块半人高的石碑默默伫立于玻璃展柜里。碑身上的斑驳痕迹诉说着岁月流逝,“琼海关”和“1893”的刻字已经褪去了本身的颜色,刻印却依然深入碑内,就如同那段历史曾给琼崖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
这座碑读作“琼海关”,而非“琼海关”,是琼州海关的简称,也是海口海关的前身。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口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向英、法、美、俄以及其他欧洲各国开放。清光绪年间,琼海关在海口正式成立,高级职务为洋人担任,其“一把手”被称为税务司。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占海南后,税务司由日本人担任,并改称为“海关长”。
“海关设立后,西方列强通过通商口岸大肆掠夺本地的资源,同时又将大量洋商品倾销于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本地手工业的破产。”讲解员林燕霏举例:“文昌当时的纺织业较为发达,但西方人向琼崖倾销洋布,打压了本地纺织业,当地人难以谋生,因此大量的人选择逃往南洋。”
比这更让人痛恨的是,外国人还经琼海关把大量的鸦片卖到琼崖,侵略者赚得盆满钵满,琼崖人民的身体和精神却被大大摧毁。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海南军政委员会派员全面接管琼海关。同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口海关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海口海关日益壮大。2020年,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海南省跨境电商业务高速发展,海口海关所属马村港海关共监管放行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申报清单125.5万单、总货值达5.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5.3%、672.9%。(本报海口1月18日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彦杨晓晖)1月12日,琼海阳江镇政府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执法,对阳江镇一间未批先建的槟榔加工厂进行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