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触摸古城历史文化感受荆州城市文明

三亚日报 2018-11-23 07:42

荆州古城宾阳楼。红色古镇周老嘴镇。工作人员在介绍荆江分洪工程。本报记者贾远平文/图

记住荆州,不是因为她的繁华,也不是因为她的独特,而是“大意失荆州”的典故,而是三国古城,一个属于荆楚儿女骄傲的古文明。

10月28日至11月1日,“第三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融合发展论坛·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融合传播峰会”暨“全国百名社长总编看荆州”活动举行,三亚日报记者与全国百名社长总编一行,登上历史悠久的荆州古城,行走在发展迅猛的荆州现代城,留下难以忘怀的荆州印象……

宾阳楼:历史悠久的古城

漫步在荆江边,可以看到城墙顶端醒目的“荆州”两个大字;登上城楼,可以看到上面挂着“宾阳楼”的牌匾,圆弧形的东门上则有“寅宾门”的字样。

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墙体保持完整,形制完备,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被专家们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作为荆州城墙最响亮的名片,东门城墙墙体恢宏大气,可以说是荆州最具地标性的建筑之一。《荆州日报》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城楼的马道上随处可见文字砖。这些古老的城墙砖上,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经过。

脚下踩着这些历史久远的城楼砖块,背倚靠着千百年的古城墙,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沧桑,仿佛看到当时修建城墙的艰辛,触摸到古城的文化脉搏。

登上古城宾阳楼,切换视线就可以“从古到今”——眺望荆江对岸,高楼林立,风景如画,这座古老的城楼见证了荆州古城到现代城市的“蝶变”!

周老嘴:

镌刻着红色记忆

荆州城,不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荆州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

红色古镇——周老嘴镇位于荆州监利城北。周老嘴曾是湘鄂西革命中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

沿着蜿蜒的老街,走在斑驳的石板路上,走进周老嘴镇。这里,每一栋老屋都留下了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旧居前面的大厅,现在是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400多件革命文物、1000多幅文献图片,充分展示了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历程和英雄事迹。

在《荆州日报》社新媒体工作的蔡静文,曾在海军某部服役。当她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湘鄂西省委机关报《红旗日报》社旧址时,立即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她说,因为曾在部队服役,回到地方又在报社工作,看到这个旧址特别亲切。

据介绍,周老嘴现保存革命旧址达48处,主要有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委、河邺军团总指挥部、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学校二分校、河邺军军部、政治保卫局等旧址,还有湘鄂西第三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会址以及段德昌、夏曦、贺龙、周逸群等人的旧居,现在周老嘴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柳直荀烈士纪念亭。

行走在周老嘴镇,可以深刻领略这座镌刻着红色记忆古镇的风采。

分洪区:

舍小家为大家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人民群众贡献了许多“妙计”,最后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荆江分洪工程于1954年首次运用,先后三次开闸分洪,最大进洪流量7760立方米/秒,最大降低沙市水位0.96米,对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00多公里的荆江是长江洪灾最频繁、最严重的江段。而荆江分洪区公安县,则仿佛是为水而生,“爱恨交加”。一旦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需要分蓄洪水,为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公安县就会炸坝泄洪,成为千里洪泽之国。

放眼远眺荆江分洪工程,仿佛与历史相融,感受着历史的奇迹,那不可思议的奇迹,感受着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记者来到荆江分洪工程北闸后的感触是:如果不到荆江分洪工程,或许体会不到这一工程的壮观;如果不听讲解与介绍,或许就不会理解这一工程的惊人速度、就不会知道分洪区人民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

新闻推荐

滥伐林木嫌犯真诚悔过 三亚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起公诉

本报讯(记者李业滨通讯员王子健)三亚市人民检察院近日适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对范某某涉嫌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